一、工伤自离后还能拿到赔偿金吗
当工伤职工选择自行离职后,到底能不能拿到赔偿金,这得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判断。
通常来讲,如果工伤这件事儿已经经过了认定,并且劳动能力也做了鉴定,而且在离职的时候,是符合相关法律所规定的条件的,那么就有机会获得相应的赔偿金,像那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的伤残就业补助金之类的。
不过,如果工伤认定还没完成,或者离职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又或者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那可就有可能对拿到赔偿金这件事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在打算离职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处理好工伤赔偿的相关事宜,要把那些与工伤有关的证据好好地保存起来,比如说诊断证明、病历、工伤认定书等等这些东西。要是和用人单位在赔偿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那可别慌,我们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这样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自己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工伤自离后申请赔偿金有啥法律流程
首先,需确认已完成工伤认定。若尚未认定,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由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完成认定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般在伤情相对稳定后,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需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之后,根据鉴定等级确定赔偿金额。即便自离,职工仍有权获得相应工伤赔偿。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请求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赔偿金。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工伤自离后申请赔偿金有哪些法律流程
首先,要确认已完成工伤认定。若尚未认定,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由用人单位或职工本人、近亲属、工会组织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完成认定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般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拿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的,通过劳动仲裁主张赔偿,提交仲裁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在内的各项工伤赔偿。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探讨工伤自离后还能拿到赔偿金吗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情况并不简单。即便工伤后自离,在符合法定条件下,依然有获得赔偿金的可能。然而,后续还存在诸多关联要点。比如,自离可能会对赔偿的流程和进度产生影响,一些手续的办理或许会更加复杂。而且,不同地区对于工伤自离后的赔偿规定可能有细微差异。要是你在工伤自离后,对赔偿金额的核算、赔偿的实际发放时间等还有疑问,别为此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