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复议需要什么手续
行政复议准备的手续如下:
首先,得认真填写行政复议申请书,这是关键的一步。
要将申请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填写得准确无误;
被申请人的信息,像单位名称、地址等也要清晰写明;
同时,明确提出自己的复议请求,是对某个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希望得到怎样的纠正或改变等。
其次,一定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这些材料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复议主张。
书证要确保内容真实有效,比如相关的文件、合同等;
物证要能直观地证明案件事实,像物品的照片、实物等。
再者,不能忘记提交原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像决定书,要把决定的内容、依据等详细呈现;
通知书也要一并提交,以反映整个行政行为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是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如果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人有选择权,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
另外,有些行政复议可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不过具体的收费标准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差异。
总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精心准备好这些相关手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复议能够顺利进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复议期限过了怎么办
我们得明白,要是行政复议的期限都过,通常情况下,就没法再靠着行政复议这条道儿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不过,要是遇到不可抗力那种情况,或者有其他正当的理由,把法定的申请期限给耽误,那申请期限从障碍消除的那一天开始,就得接着算。
要是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不太满意,那除了行政复议,还可以想想别的法子,就像行政诉讼之类的其他法律途径,去寻求救济。
不过,在这过程中得留意诉讼时效之类的相关规定,可别因为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导致后面的事办得不顺当。
总而言之,行政复议的期限那可是有法定性的,特别严肃。
要是超过了期限再去申请复议,那很有可能就会面临不被受理的结果。
所以,当遇到行政争议的时候,我们可得赶紧去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期限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不能马虎大意。
三、行政复议期间同时可以行政诉讼
通常来讲,在行政复议这段时间里,是不能同时去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复议,就是当行政相对人觉得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然后就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接着由行政复议机关对那个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仔细审查,最后作出决定的这么一个活动。
而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觉得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跑去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接着由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去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要是法律或者法规明确规定了应该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满意了再去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话,那在行政复议期间就绝对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要是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复议前置的情况,当事人就可以在行政复议期间自己选择是申请行政复议,还是提起行政诉讼,不过要是已经先申请了行政复议,在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之前,一般就不能再去提起行政诉讼。
总之,到底在行政复议期间能不能同时进行行政诉讼,得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确定,可不能随便乱来。
当我们了解行政复议需要什么手续后,还需关注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就是关键一点,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还有行政复议的受理条件也不容忽视,相关机关会对申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如果您对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特殊情况、受理后的具体流程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