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在哪
于劳动合同相关的仲裁及诉讼之间存在着显著且重要的差异,首先,仲裁具有强制性的前置条件,即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纠纷必须先行经过仲裁的环节;
其次,相对于诉讼阶段而言,仲裁程序操作相对简便快捷,所需耗费的时间较短,并且费用低廉;
再次,诉讼途径乃针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或者仲裁机构拒不受理之情形时而启动的后续流程,因此其程序更加规范严谨,且耗费的时间更久,产生的费用也相应较高。
关于仲裁的原则,主要依据为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各类相关政策文件,然而在涉及诉讼的问题上,其引用的相应法律法规范畴更为广大繁多。
值得注意的是,仲裁裁定并不是最终决定,当事人仍有权就此裁定提出质疑并进而发起诉讼,但在此过程中,部分情形可以采用一次裁定即成为终结的仲裁结果。
二、劳动合同仲裁需经过哪些程序
劳动合同仲裁程序如下:
先进行申请与受理。
申请人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以及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收到后会展开审查,符合条件就予以受理。
接着是开庭准备工作。
仲裁委明确开庭的时间、地点等,把相关通知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双方需按照要求准备证据并且可以委托代理人。
然后是开庭审理环节。
仲裁庭会弄清楚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等,开展调查、质证、辩论等步骤,当事人能够充分地陈述事实和理由。
最后是仲裁裁决。
仲裁庭依据双方的证据和陈述进行评议后作出裁决,裁决书从作出的那一天起就产生法律效力。
要是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劳动合同仲裁时效过期怎么补救
劳动仲裁时效过期后,仍存在一些补救办法。
其一,倘若存在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合理缘由致使时效过期,可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时效中止或中断的申请。
不可抗力象是自然灾害这类难以预见且无法避免的客观状况;
正当理由比如当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等特殊情形。
其二,若对方当事人未以仲裁时效过期为由进行抗辩,仲裁机构通常不会主动运用仲裁时效,依然能够正常审理案件。
但要是对方提出抗辩且经审查认定时效已过,同时又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况,仲裁机构或许会驳回仲裁请求。
不过,即便仲裁时效已过,劳动者依然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来处理纠纷,经协商达成的协议同样具备法律效力。
当我们明晰劳动合同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在哪后,还需关注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些要点。比如仲裁的时效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期间的计算可能会因各种情况而有所不同。还有诉讼的证据规则,在劳动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提交和采信都有严格规定,若证据不足可能影响最终结果。倘若你在劳动合同仲裁时效计算、劳动诉讼证据准备等方面存在疑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提供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