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鉴定工伤
鉴定工伤主要包含这些步骤。
一开始,单位得在事故伤害发生的那一天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那一天起,30天之内,把工伤认定申请提交给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要是遇到特殊情况,只要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并获得同意,申请的时间就能适当地延长一些。
要是用人单位没按照前面说的那样去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那工伤职工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还有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的那一天,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那一天起,1年之内,就可以直接把工伤认定申请交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后,会在15天之内仔细审核提交的材料,然后决定是受理还是不受理。
要是受理了,就会在60天之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且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他的近亲属,还有这个职工所在的单位。
这一系列的步骤就是为了准确地鉴定工伤,让受伤的职工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工伤鉴定后赔偿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工伤鉴定后赔偿标准按以下方式确定:
首先看伤残等级,共分一到十级。
医疗费用方面,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
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五级70%,六级60%,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到四级)或用人单位支付(五、六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到十级分别按27、25、23、21、18、16、13、11、9、7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
若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三、工伤鉴定后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工伤鉴定后赔偿标准依伤残等级而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
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8个月、16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为60%。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此外还有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其他赔偿项目。
当我们探讨怎样鉴定工伤时,其实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在工伤鉴定后,若对鉴定结果不服该怎么办。这可能涉及申请再次鉴定的流程、时间限制等关键信息。另外,工伤鉴定完成后,相应的赔偿标准和流程又是怎样的,不同等级的工伤在赔偿额度、赔偿项目上都有很大差别。如果您在工伤鉴定过程中,对这些相关问题,诸如再次鉴定、赔偿等感到困惑,不要着急。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助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