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赔偿后还能起诉吗
通常来讲,医疗事故获得赔偿之后还能不能起诉,这得根据具体的情形来确定。
要是之前的赔偿是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而达成的和解协议,不过这里面要是存在那种明显不公平之类的法定情况,又或者赔偿的范围没有把应该有的损失都涵盖进去,那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去起诉的。
可要是之前的赔偿已经是经过法院判决并且生效,那要是用同样的事实和理由再去起诉的话,一般来说法院是不会受理的,除非能有新的证据,并且这个新证据得足够有力,能够把原来的判决给推翻掉才行。
总之,我们得把之前赔偿的性质、依据,还有是不是存在新的情况以及新的证据等等这些因素都综合起来好好考虑一下,这样才能判断到底能不能再次起诉。
我强烈建议您在决定要不要起诉之前,最好去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让他们帮您仔细地评估一下相关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您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二、医疗事故起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包含两方面:一是知道权益被侵害,比如患者发现因医疗行为身体出现异常状况;二是知道侵权方,即明确实施医疗行为的医疗机构。
在这三年时效内,若存在不可抗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等法定的诉讼时效中止情形,诉讼时效会暂停计算,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法定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获得时效抗辩权,虽仍可起诉,但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三、医疗事故起诉有哪些关键法律要点
医疗事故起诉涉及多个关键法律要点:
首先是管辖权问题,一般由医疗机构所在地法院管辖。
其次,要明确诉讼时效,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再者,需确定责任主体,通常是实施诊疗行为的医疗机构。
在证据方面,患者应提供病历、诊断证明等初步证明与医疗机构存在诊疗关系及损害后果的证据。而医疗机构需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此即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另外,医疗事故鉴定至关重要,它是确定医院责任程度的关键依据,双方可共同委托或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把握这些要点对成功起诉医疗事故案件极为关键。
当探讨医疗事故赔偿后还能起诉吗这一问题时,其实背后还有一些要点值得关注。在医疗事故赔偿后若要起诉,需明确起诉的依据和诉求。比如,若发现新的因该医疗事故导致的严重健康问题,影响后续生活与工作,这可能成为新的起诉事由。另外,若赔偿过程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况,也可能为起诉提供支撑。要是你在医疗事故赔偿后,对能否起诉、起诉流程、新证据收集等存在疑惑,不用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