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不认罪认罚检察院怎么处理、法院怎么办

不认罪认罚检察院怎么处理、法院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03 · 1098人看过
导读:当犯罪嫌疑人不认罪认罚时,检察院会根据案件证据情况处理,证据确凿充分时仍可提起公诉,且要向法院移交案件材料。法院会依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和证据裁判,审查证据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衡量全案证据是否确凿充分,达到标准即便嫌疑人不认罪认罚也判有罪,未达要求则应判无罪。
不认罪认罚检察院怎么处理、法院怎么办

一、不认罪认罚检察院怎么处理、法院怎么办

犯罪嫌疑人不认罪认罚时,检察院会依据案件的证据情况来进行处理。

倘若证据确凿且充分,即便嫌疑人不认罪认罚,检察院依旧能够提起公诉

在提起公诉之际,检察院必须向法院全面移交案件材料,其中涵盖证明嫌疑人有罪的证据等。

对于法院来讲,其会按照庭审中所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裁判。

法院不会因嫌疑人不认罪认罚就径直作出无罪判决,而是会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进行审查,全面衡量全案证据是否达到了确凿、充分的标准。

若达到了该标准,即便嫌疑人不认罪认罚,也会判定其有罪;

倘若证据未达到要求,那就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二、不认罪认罚可以取保候审

就算不认罪认罚,咱也有机会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这玩意儿,说起来,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还有人民法院这类司法机关,针对那些还没被逮捕的,或者已经被逮捕但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他们偷偷逃跑,躲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具体做法就是让他们找个保证人,或者交些保证金,然后出具保证书保证随叫随到。

这样一来,就不用把他们一直关押着,或者暂时解除对他们的羁押

要是犯罪嫌疑人不认罪认罚,但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比如说可能就只需要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单独适用附加刑那种情况;

又或者可能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带来社会危险性的等等。

只要经过司法机关的审查批准,那是完全可以被取保候审的。

不过,到底能不能批准取保候审,那可就得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好好判断,可不能一概而论。

三、不认罪认罚还要交罚金

在法律的范畴里,那可别以为不认罪认罚就跟罚金的缴纳没关。

罚金,它算是一种附加刑,主要作用就是惩罚犯罪行为,同时也能弥补犯罪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不管犯罪嫌疑人他承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愿不愿意认罚,只要他的行为确实构成了犯罪,那法院在量刑的时候,可是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的,像犯罪的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等这些方面。

法院有权利决定到底要不要判处罚金,还有罚金的数额到底是多少。

要是法院判决下来需要缴纳罚金,那犯罪嫌疑人就必须得按照判决的要求去履行缴纳的义务,要是不履行的话,那可就可能会遭遇到强制执行之类的措施。

所以说,就算不认罪认罚,也很有可能是需要交罚金的,到底要不要交、交多少,那都得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按照法律规定来判定。

当我们了解了不认罪认罚时检察院和法院处理方式后,还需关注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在不认罪认罚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如何更好地保障,毕竟此时更需要专业的法律帮助来应对复杂的司法程序。另外,不认罪认罚对案件的最终量刑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也值得深入探究。若你对不认罪认罚情形下的辩护策略、量刑考量等方面仍存在疑问,那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诉讼相关

  • 340次阅读
  • 若嫌疑人或被告人不承认罪行与罚款义务,检察机关会依证据和法律规范处置,全面评估证据以确定能否证实犯罪事实。若证据充分,即便其拒绝承认,检察机关仍可依法提起公诉,公诉书中会详述事实和证据状况。刑诉法规定,检察院确认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应追究刑责时,要依法决定起诉,向法院提起公诉并移交案件全部档案资料和证据文件。
    2024-08-16 1453次阅读
  • 2024.02.23 1789次阅读
  • 389次阅读
  • 犯罪嫌疑人签署认罪认罚书后,检察机关先依案件性质、情节、潜在威胁等提出合适量刑方案供司法机构参考,再记录签署事实并移交相关资料,最后在法院审理时派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向法官和陪审团阐述认罪认罚具体情况。总之,检察机关会按步骤妥善处理,推进案件进程。
    2024-08-18 873次阅读
  • 2024.08.23 5877次阅读
  • 417次阅读
  • “两高三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愿意接受处罚。“认罚”考察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应当结合退赃退赔、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因素来考量。
    2024-05-03 905次阅读
  • 2024.07.25 1898次阅读
  • 42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