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出车祸肇事逃逸怎么算

出车祸肇事逃逸怎么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03 · 1178人看过
导读: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后为躲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若致一人以上重伤且担主责或全责并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方要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交警会追捕逃逸者,受害者及家属可起诉索赔。肇事逃逸违法严重,应严厉打击。
出车祸肇事逃逸怎么算

一、出车祸肇事逃逸怎么算

肇事逃逸,说的就是在出现交通事故之后,那种为了躲避法律的追究,然后就开溜的行为。

要是导致一个人以上受了重伤,并且还对事故承担全部或者主要的责任,同时还逃逸了,那这就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得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判刑

要是因为逃逸把人给弄没了,那处罚就更重,得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民事赔偿这块,逃逸的那一方得把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都扛起来,像受害人医疗费、因为不能工作而损失的误工费、照顾自己的护理费、出行的交通费、补充营养的营养费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损失,都得由逃逸方来出。

在法律程序方面,交警部门那可是会全力以赴地去追捕逃逸者的,只要把逃逸者给抓住了,就一定会按照法律来进行处罚。

与此同时,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是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向逃逸者主张赔偿的,也就是可以到法院去提起民事诉讼

总之,肇事逃逸这可是特别严重的违法行为,不光得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还会给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带来特别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这种行为真的是太可恶,必须要严厉打击。

二、持刀伤人轻微伤调解对方怎么赔偿

当有人持刀伤人导致轻微伤的时候,在进行调解的时候,对方通常是需要赔偿一系列费用的。

像医疗费,得依据医疗机构开出来的那些医药费、住院费的收款凭证,再结合病历以及诊断证明等这些东西来确定。

误工费,是按照受害人因为受伤而误工的时间,还有他的收入状况来定的。

要是受害人有固定收入,那误工费就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来计算。

护理费,是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还有护理的人数以及护理的期限来确定的。

交通费,是根据受害人以及他必要的陪护人员因为就医或者转院治疗而实际发生的费用来计算的。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来确定。

营养费,是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再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来确定的。

这些具体的赔偿数额,是可以由双方一起协商来确定的,如果协商不成的话,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三、持刀伤人轻伤重伤害怎么判刑的

若持刀伤人致轻伤,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依照《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要是持刀伤人致重伤,同样触犯故意伤害罪,且量刑更重,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留意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若有防卫过当等特殊情形,可能会从轻或免除处罚;

其二,在量刑时,还会综合考量犯罪嫌疑人自首立功表现,以及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谅解等情节。

这些情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最终的判刑结果产生影响。

当我们探讨出车祸肇事逃逸怎么算时,这背后还有不少要点需要关注。肇事逃逸不仅会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通常逃逸方会被认定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而且在民事赔偿上,逃逸者需承担伤者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车辆及其他财产损失也得赔偿。从刑事层面看,若逃逸情节严重,会触犯刑法,面临牢狱之灾。要是肇事逃逸后导致伤者因未及时救治而重伤、死亡,处罚更为严厉。要是你对出车祸肇事逃逸的责任划分、赔偿标准刑事处罚等仍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 443次阅读
  • 如果行为人导致了交通事故为了逃避法律法律而弃车逃逸的,应当属于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立:首先,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不仅要看行为人的供述,还应从肇事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具备的知识、经验等方面客观地评判其是否明知,从而确定其是否构成逃逸。其次,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既包括逃避刑事法律追究,也包括逃避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
    2024-09-05 1024次阅读
  • 2024.09.26 4163次阅读
  • 481次阅读
  • 无论肇事后是否主动投案自首,肇事逃逸仍然应当被认定为逃逸事件。尽管自首有助于在刑事审判过程中酌情减免其相应的惩罚,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其已然构成肇事逃逸的法律事实。肇事逃逸属于严重侵犯公共安全和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其性质极其恶劣,将给社会造成惨痛的损失。
    2024-10-18 1123次阅读
  • 2024.02.28 2223次阅读
  • 412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现场的行为。即使之后返回现场并报警,若出于逃避责任的目的,仍算作逃逸。逃逸行为不仅限于逃离现场,还包括将伤者送医后或在现场躲藏后逃跑。逃逸者需明知自己涉嫌交通肇事罪并故意回避责任追查,才构成情节严重犯。
    2024-09-09 983次阅读
  • 2024.02.27 1819次阅读
  • 41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