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不起诉适用条件有哪些
法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其一,情节极为轻微且危害极小,不被认定为犯罪;其二,犯罪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其三,经特赦令免除了刑罚;其四,依照刑法需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未被告诉或者已撤回告诉;其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死亡;其六,其他法律规定可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条件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检察机关就应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定不起诉既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又彰显了司法的公正性,既能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无端侵害,又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法定不起诉有罪吗
法定不起诉并非等于被定罪。
依据法律规定,法定不起诉是在检察院对由公安机关完成调查并移交至本院调查审理的案件,或是相关检察官侦查完毕的案件,经由严格审查后,认定涉案人员之行为构不成犯罪或是依照法律规定不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时,做出不予将犯罪嫌疑人交付司法机构判定、起诉和追究刑责的决定。
在此种情形之下,涉案人员在法律层面上被视为无罪之人。
三、法定不起诉由谁决定
法定不起诉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
法定不起诉也叫绝对不起诉,意思是当犯罪嫌疑人具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时,人民检察院就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比如,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定为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规定需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未被告诉或者已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情况。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期间,若发现存在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就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无需经过法院审判。
这体现了法律针对特定情况的特殊处理,以保障司法的公正与效率。
在了解法定不起诉适用条件有哪些之后,我们还应明白与之相关的一些拓展问题。比如在法定不起诉的情况下,被不起诉人的权益如何保障。虽然法定不起诉意味着案件不会进入审判程序,但被不起诉人的名誉等方面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如何恢复是一个重要考量。另外,对于符合法定不起诉条件的案件,是否存在后续的监督机制,以确保不起诉决定的正确性。如果您对这些与法定不起诉适用条件紧密相关的权益保障、监督机制等问题还存在疑问,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