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罪了还能保释吗
在定罪之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允许申请保释的。保释这个词在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尚未得到法庭最终判决前所采用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当一个人被判定为有罪时,这就意味着法庭已经对其犯罪行为及其性质进行了明确的认定。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比如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接受治疗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他们可能会提出申请,要求暂时离开监狱,到外面接受治疗。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暂缓执行的方式存在,但是它有着非常严格的适用条件和审批流程,并不是随便就能获得批准的。此外,即使是在暂缓执行期间,罪犯仍然需要在监狱里度过,这段时间将被计算在内,作为他的刑期。总的来说,定罪之后的情况相当复杂,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都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二、定罪后申请保释需满足哪些法律条件
定罪后通常说的不是保释,而是假释。假释需满足以下法律条件:
对象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才可申请假释。
实质条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禁止条件:对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些犯罪包括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
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法院审理裁定是否假释。
三、定罪后申请保释有哪些具体法律规定
定罪后通常不称“保释”,在我国对应概念是“假释”。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假释需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法院接收到后会组织合议庭审理,符合条件的裁定予以假释。
当探讨定罪了还能保释吗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知道定罪之后情况较为复杂。一般而言,保释多在判决前适用,但在一些特定情形下,定罪后也存在争取的空间。比如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处于怀孕、哺乳期等。而且,即使定罪后成功保释,在保释期间也需遵守严格规定,若违反则可能被取消保释。要是您对定罪后保释的具体条件、申请流程,或者保释期间的义务等还有疑问,别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