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判刑了能取保吗

判刑了能取保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1.26 · 2017人看过
导读:通常宣判有期徒刑后无法再申请取保候审,因为其作为司法强制手段,在罪犯被判处最终刑罚时流程已结束。不过,若罪犯在宣判有罪入狱后,出现严重病弱、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情况,或是孕妇、哺乳期母亲等符合暂缓执行监禁条件的人群,仍可向相关部门申请暂缓执行监禁。
判刑了能取保吗

一、判刑了能取保吗

宣判有期徒刑之后,通常情况下无法再申请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作为司法程序中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早已在罪犯被判以最终刑罚时彻底结束了其运行流程。然而,如果在宣判有罪并判决入狱之后,罪犯出现严重身体病弱、个人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等特殊情况,抑或是成为孕妇或负责哺乳新生儿的母亲等符合暂缓执行监禁条件的人群,他们仍可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请求暂缓执行监禁。

二、判刑后还能申请监外执行

判刑后符合条件可以申请监外执行。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本应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服刑,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

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是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但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申请监外执行需按法定程序,由监狱、看守所等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三、判刑后还有哪些法律途径可争取权益

判刑后仍有一些法律途径可争取权益:

上诉: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的判决,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需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是10日。上诉无需理由,只要在期限内提出即可启动二审程序二审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

申诉:如果判决已生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要提供新的证据线索等证明原判决可能存在错误,如发现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等。但申诉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只有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法院才会启动再审。

当探讨判刑了能取保吗这一问题时,我们知道判刑后通常不能再取保候审。不过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判刑后若符合一定条件可以申请假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另外还有暂予监外执行情况。要是您对判刑后的假释条件、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要求等存在疑问,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刑事判决作出后,一般不再允许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强制措施。 一旦判决形成,表明定罪与量刑的关键环节已完成,刑事诉讼流程主要阶段结束,因此通常不再适用取保候审。
    2024-10-28 821次阅读
  • 2024.02.27 1611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或在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危害社会的情形。一旦被判刑,因取保候审旨在保障审判前的人身自由,故已判刑者通常不再符合条件,不再享有取保候审资格。
    2024-07-09 922次阅读
  • 2024.02.23 1992次阅读
  • 一旦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通常不再适用取保候审,因为该措施仅用于未判决前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判决后,被告进入刑罚执行阶段,涉及缓刑、假释等。若服刑期间出现特殊情况如严重疾病,可向司法机关申请监外执行。
    2024-07-10 936次阅读
  • 2024.03.04 1250次阅读
  • 当被告获得定罪裁决之后,便无法再次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作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强制手段,主要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当事人逃避司法机关的调查、起诉以及审判工作,从而确保刑事诉讼程序得以顺畅地进行。 然而,一旦被告被判定有罪,这也就意味着刑事诉讼程序已经圆满完成,且判决已经正式生效,因此,取保候审这一措施将不再适用于该案件。
    2024-09-05 1190次阅读
  • 2024.02.29 1289次阅读
  • 被判刑之人一般不可申请取保候审,该措施主要针对未决犯。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或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但无社会危害的,可考虑取保候审。已判刑者如需改变强制措施,通常涉及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等。
    2024-07-10 1168次阅读
  • 2024.02.29 159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