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出来判缓了吗
取保候审与判处缓刑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
取保候审本质上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为了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责令他们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此确保其能随传随到。
缓刑则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当一个人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定构成犯罪且应受刑罚处罚后,先宣告其定罪,但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是否判处缓刑,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像犯罪的性质,是暴力犯罪还是非暴力犯罪等;
情节的轻重,例如犯罪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
社会危害程度,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大小;
还有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是否真诚悔悟、积极配合调查等。
比如,对于那些犯了轻微罪行,同时犯罪分子有自首行为,或者有立功表现,又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其谅解的情况,判处缓刑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但绝不能仅仅因为当事人曾被取保候审,就推断出一定会判处缓刑,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二、取保后最终能否成功获得缓刑
取保候审与最终能否判处缓刑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在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非羁押性措施。其适用条件主要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
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虽然被取保候审的人相对社会危险性较小,但最终是否能判缓刑,要综合案件事实、证据、罪名、量刑情节等多方面判断。如果犯罪情节较轻且符合缓刑适用条件,即便之前被取保候审,也有很大可能被判处缓刑;若犯罪情节严重,不符合缓刑条件,即使被取保,也不会判缓刑。
三、取保之后还有哪些法律后续流程
取保候审后,后续有以下主要法律流程:
首先是遵守规定。被取保人要遵循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被重新羁押。
接着是案件侦查。侦查机关会继续对案件开展侦查工作,收集、核实证据。
之后是审查起诉。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至检察院,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在此阶段,检察院会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意见。
最后是审判。若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如果最终被判处实刑,在判决生效后将收监执行;若判处缓刑等,则按相应规定执行。
当我们探讨取保出来判缓了吗这一问题时,要知道取保候审与缓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即使被取保,后续是否能判缓刑,还得看案件具体情况、犯罪情节以及是否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等。比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才可能适用缓刑。要是你对取保后判缓刑的具体条件、概率,或者判缓刑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存在疑问,不用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