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拘留执行场所要求有哪些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被警方依法实施的刑事拘留,其执行地点通常为隶属于公安系统的看守所。
然而需特别指出,看守所在接收到犯罪嫌疑人员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测,对于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者,皆不得予以收押:
已患精神病或身染急性传染病的;
患有其他各种类型但严重程度足以在羁押过程中引发生命安全危机或生活无法自理并发症的;
以及已经怀孕或正在哺乳期内且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刑事拘留作为一种暂时性的强制限制措施,由公安部门或人民检察院予以决策并具体执行,其法定时效通常不会超过37个自然日。
在此期间,公安机关将会对涉案事件展开深入调查核实,以便确定是否具备充分的证据材料以便将案件提交至检察机构审查起诉。
二、刑事拘留的期限计算有什么法律规定
刑事拘留期限计算有明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也就是说,一般的刑事拘留期限为10日(3日+7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4日(3+4+7);而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长拘留期限可达37日(30+7)。期限从采取拘留措施次日起算。
三、刑事拘留执行程序还有哪些关键要点
刑事拘留执行程序有以下关键要点:
首先,执行主体必须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执行人员需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
其次,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再者,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另外,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最后,对于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
在探讨刑事拘留执行场所要求有哪些时,我们知道了基本的执行场所规定。实际上,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些要点。比如,被拘留人在执行场所的生活保障标准是怎样的,从饮食到住宿等方面都有相应规范。还有,在执行场所内,被拘留人的权利如何保障,像会见律师的具体流程与时间安排等。这些都是刑事拘留执行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要是你对刑事拘留执行场所的生活保障、被拘留人权利保障等相关问题存在疑问,别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