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时要注意什么
取保候审制度是刑事司法程序中常见的一项强制性措施。
在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应关注并遵循以下几个事项:首要的是,务必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要求,未经执法机构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本人所在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市、县级地区。
此外,当住处、工作单位以及个人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时,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立即向相关执行机关进行报告。
再次,当接到传讯通知后,务必准时出庭配合调查处理。
同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证人的陈述提供干扰,不得蓄意破坏、篡改相关证据资料,或故意串通他人作出虚假供述。
最后,请确保本人联系方式始终保持畅通无阻,以便于能够随时与相关执法部门建立有效沟通联系。
倘若违反以上任何一条规定,已经缴纳的保证金将被依法没收部分或全部,并根据具体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书面检讨悔罪行为,重新缴纳保证金、提供新的保证人,或是采取监视居住、执行逮捕等惩戒措施加以制裁。
二、取保候审时间已满12个月,还可以继续判刑吗
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届满12个月,是否仍可判处刑罚?
经收容审查长达十二个月之后,当事人仍需面临判刑,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取保候审属于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环。
这仅表示因特定原因该人未被放入看守所执行羁押,但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终止了诉讼程序。
实际上,在当事人处于收容审查期间,案件仍然遵循着严谨的进程,并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持续推进至起诉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时效怎么算
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方法
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问题,从办理相关手续的当天起即刻开始计算。
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期限设定上,最高不得超出十二个月之限;同时,在这期间内,对案件的侦査、起诉以及审判等环节不会有任何影响或中断。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所谓的“取保候审”,实际上便是指由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那些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嫌疑犯、被告人;同时,针对那些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通过取保候审可以避免其对社会造成更大危害的嫌疑人、被告人,同样也会采取这种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了解了取保候审时要注意什么之后,我们还得清楚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些情况。比如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的活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而且要保证随传随到,这对于案件的正常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再者,在这个期间也要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干扰证人作证等。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正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或者对取保候审后的行为规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等存在疑问,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