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合同到期离职工资不发怎么办

合同到期离职工资不发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1.03 · 1438人看过
导读:当遭遇用人单位不发薪资的情况,首先应与用人单位商议促使其尽快发放。若商议无果,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维权。可先向当地人社行政执法机构申诉,也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时要保管好劳务关系和薪酬约定相关资料,仲裁后若雇主仍不执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合同到期离职工资不发怎么办

一、合同到期离职工资不发怎么办

在此情形下,您首选应同用人单位进行商议,促使其立即发放薪资。

若反复交涉未果,您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保护伞,以下是可能助您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步,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机构提出申诉,该机构有权力勒令雇主纠正任何违规行为

接着,您亦可向地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请求雇主发放薪资并支付可能存在的经济补偿。

在此过程中,务必要妥善保管所有能够证明您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务关系以及薪酬约定的相关资料,诸如劳动合同文件、工资复印件、出勤打卡记录等等。

若经仲裁裁定后,雇主依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那么您也是有权利向当地人民法申请强制执行仲裁结果的。

二、合同到期离职要等几天

合同期满离职时所需的等待期限 劳动合同期满后,辞去工作通常需要在三十日左右完成。

作为劳动者,一般情况下应提早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向雇主提交辞职申请,待三十日期满之后,便可会同企业共同妥善处理离职事项,正式终止其与企业之间的劳资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合同到期离职劳务公司不允许并扣钱违法

劳动合同到期离职后,劳务公司是否有权不予批准并扣留员工薪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员工的薪资待遇受到严格保护,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其进行克扣

因此,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辞职后,劳动者不应再被扣除工资。

具体看来,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解除时,用人单位须向其支付所有应得报酬,且付款方式必须是一次性的。

若有用人单位无端拖欠劳动者一个自然月的工资,那么这些劳动者便可以前往当地劳动局下属的监察大队投诉该违法行为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当我们探讨合同到期离职工资不发怎么办时,需要明白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情况。首先要查看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发放的具体条款以及离职流程是否合规。如果公司无正当理由拖欠工资,员工可以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沟通,若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此外,还可能涉及到经济补偿问题,例如公司是否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情形而需要支付额外补偿。您是否正在面临合同到期离职却未收到工资的困扰呢?如果您对合同到期离职工资发放、可能涉及的经济补偿等相关问题还存在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竭诚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工资福利相关

  • 通常而言,当员工已实际投入工作并达到一定时限后,雇主理应依照该期间的实际工作日数和工作量来计算并支付相适应的薪资福利待遇。然而,若员工在正式进入聘用岗位之前,已与用人单位就相关事项作出明确的协议规定,例如未能按期报到将会面临相应的薪酬扣减或者直接不予发放工资等条款,并且这些约定内容并不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很可能将遵循协议中的具体条款加以执行。
    2024-09-29 879次阅读
  • 2024.06.21 18595次阅读
  • 按照现行法律,离职时有权领取应得薪酬。从签订用工协议开始,双方即建立劳动关系。试用期内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试用期后则需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若未按规定擅自离职,则视为违法,公司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但需提供充分证据。
    2024-09-13 1032次阅读
  • 2024.08.10 4364次阅读
  • 员工若欲在劳动合同期限未满时离岗,需提前一个月递交辞呈,以启动劳动合同解除程序。待雇主审批通过后,将提供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并按规定支付全部出勤工资。若雇主拖欠工资,员工有权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4-09-13 1343次阅读
  • 2024.08.16 13549次阅读
  • 合同到期辞职不发工资时,劳动者可以先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纠正;如果还不行可以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024-09-19 1491次阅读
  • 2024.06.01 251605次阅读
  • 在职妇女在孕期内应享有正常薪资待遇。在此阶段,聘用者不得擅自降低其基础薪资水平。若任用女性员工具有产检等相关需求,则请假时期理应全额支付其工资。此外,法律明确规定了孕期女职工有权享受到相应的生育补贴。
    2024-10-02 1335次阅读
  • 2024.08.18 1355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工资福利最新文章

遇到工资福利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