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诬陷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关于诬告和诽谤罪的立案准则,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编造确切存在对他人声誉造成危害的事件;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平台进行散播;唆使或指示他人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相关信息;擅自修改网络上涉及到他人的原始信息,使其转变为对他人声誉造成伤害的内容;明知所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但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且情节严重者,将被视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二、诬陷诽谤罪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视角下的诬陷和诽谤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针对诽谤与诬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依照我过现行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对于那些恶意抹黑、编造不实谣言和进行诬告的行为,若未达到犯罪程度,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反之,若已构成犯罪,则需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指出,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遭受刑事追责,且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此外,若行为人采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者,也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诽谤罪则特指故意捏造并散播虚构的事实,此等行为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者,将被认定为诽谤罪。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诽谤罪的客体要件,即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均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该犯罪的受害对象通常为人;
2.诽谤罪的客观要件,即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诽谤罪的主体要件,即诽谤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4.诽谤罪的主观要件,即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同时还期望这一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目的在于毁损他人名誉。
若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视为真实事实予以传播,或者虽将某一虚假事实进行传播却并无损害他人名誉之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诬陷诽谤罪判刑吗
诬陷及诽谤罪是否需要面临刑事制裁?
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设立“诬蔑诽谤罪”之称,取而代之的是“诽谤罪”。
关于该罪行的处罚标准如下:一般性的诽谤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者管制等形式的刑事处罚;对于情节较为恶劣,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诽谤行为,则可能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剥夺其政治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即只有受害人主动向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才能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追究。
然而,当诽谤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国家利益时,司法机关有权主动介入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
此外,针对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实施的诽谤行为,如果受害人在收集相关证据方面存在困难,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请求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了解诬陷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这只是维护自身权益的第一步。当面临诬陷诽谤的情况时,还有许多相关问题值得关注。例如,在被诬陷诽谤后如何有效地收集证据,这对于后续的法律诉讼至关重要。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会直接影响案件的走向。另外,一旦立案成功,受害者能够获得哪些赔偿也是大家关心的。这可能涉及到名誉恢复、精神损害赔偿等多方面。如果您对诬陷诽谤罪相关的证据收集、赔偿等问题还存在疑问,或者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诬陷诽谤罪的法律细节,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