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肇事逃逸能私下调解吗

肇事逃逸能私下调解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1.01 · 2068人看过
导读:肇事逃逸是严重违法行为,涉及公共安全与法律责任,一般不推荐私下调解。即使双方想私下协商,肇事者也不能回避法律惩处。不过对于较轻意外事故,若受害者损失得到全额赔偿且双方达成和解共识,在法律程序中可能减轻对肇事者的惩罚措施。
肇事逃逸能私下调解吗

一、肇事逃逸能私下调解吗

对于肇事逃逸现象,我们通常不推荐进行私下调解。

肇事逃逸属于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它直接涉及到公共安全与法律责任问题。

即便事故双方均有意愿以私下协商方式寻求解决方案,也无法回避肇事者可能要承担的法律上的惩处责任。

然而,对于某些程度较轻的意外事故,如果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能够得到全额赔偿,并且双方就和解事项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在法律程序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对肇事者的相关惩罚措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减轻作用。

二、肇事逃逸能否被谅解怎么判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所明确指出的,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情况,其违法程度被视为极端恶劣性质,依法应判处三至七年的刑罚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则为此类案件提出了调解解决的可能途径,也就是说,若肇事责任方能够与受害方就赔偿事宜达成和解协议,公安部门有权据此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对被告从轻处理的建议,而人民检察院亦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类似的量刑建议。

因此,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倘若肇事逃逸行为得到受害方的谅解,并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那么在法院进行审理时,这一因素有望被纳入考量范围之内,进而可能导致对肇事者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肇事逃逸能协商解决吗

肇事逃逸通常被视为极其严重的违反交通法规之行为,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肇事方与受害方仍有可能本着互谅互解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部分涉及民事赔偿的问题。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指出,肇事逃逸本身已经构成了对法律的侵犯,即使双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了和解协议,也无法豁免肇事者所应承担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层面上,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若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选择逃逸,且尚未达到犯罪程度,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其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可并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处罚

而在刑事责任层面,倘若肇事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给公共财产私人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从而构成犯罪的,那么肇事者将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当我们探讨肇事逃逸能否私下调解的时候,要清楚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情况。肇事逃逸不仅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更是对他人权益的严重侵害。在肇事逃逸事件中,即使双方想要私下调解,也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和法律的规定。比如逃逸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如果涉及到刑事案件,就不是简单的私下调解能够解决的。另外,即使民事赔偿部分可以协商,也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你是否面临着肇事逃逸相关的困扰,或者对其中的法律界定和处理方式有疑问呢?如果是这样,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 487次阅读
  • 对于肇事逃逸现象,我们通常不推荐进行私下调解。肇事逃逸属于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它直接涉及到公共安全与法律责任问题。即便事故双方均有意愿以私下协商方式寻求解决方案,也无法回避肇事者可能要承担的法律上的惩处责任。然而,对于某些程度较轻的意外事故,如果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能够得到全额赔偿,并且双方就和解事项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在法律程序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对肇事者的相关惩罚措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减轻作用。
    2024-11-04 1257次阅读
  • 2024.09.18 1528次阅读
  • 319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双方能协商的只是民事赔偿,其他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是不能私了的。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扣除驾驶证12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有肇事逃逸情节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4-09-04 856次阅读
  • 2024.08.16 5707次阅读
  • 449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后能否私下和解需视情况而定。若案件未构成刑事犯罪、情节轻微且超过追诉时效,警方可能不判定为交通肇事罪。若受害者未主动调解,警方或可撤销案件。但私了后当事人仍可能面临拘留,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应罚款二百至二千元。
    2024-09-09 816次阅读
  • 2024.09.15 1977次阅读
  • 32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