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强制执行有履行能力不履行会怎么样

强制执行有履行能力不履行会怎么样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1.01 · 1648人看过
导读:若被执行人有履行义务的经济实力却故意不履行,法院会启动应对策略。包括罚款、治安拘留,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还会将其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额消费,如限制乘坐民航飞机、高铁,禁止购置不动产等,这些举措会给被执行人生活和职业带来广泛负面影响。
强制执行有履行能力不履行会怎么样

一、强制执行有履行能力不履行会怎么样

被执行人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具备履行义务的经济实力却故意不予履行,那么人民法院将会启动一整套应对策略。

其中包括可能对该行为人员实施罚款惩罚、采取治安拘留措施,特别严重者甚至有可能违反法律规定、涉嫌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名成立。

与此同时,人民法院更将其提请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之内,坚决限制其高额消费行为,例如严格限制当事人搭乘民航飞机、高速铁路交通工具,以及禁止其购置不动产等重大财产交易活动。

这些举措无疑将给被执行人的日常生活及职业生涯带来深远而广泛的负面影响。

二、强制执行有哪些措施

强制执行的措施有哪些 根据我国现行司法实践,我国人民法院实施强制执行的常见方法与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特定账户进行查询、冻结以及划拨; 其次,通过扣留或提取方式获取被申请执行人所拥有的收入来源; 再次,行使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名下的动产或不动产等广大财产权益; 此外,还可以采取搜查手段,查找并发现被申请执行人故意隐藏的财产;同时,对于法律文书指定催促交付的财产或单据,也有权通过强制执行方式予以配合交割; 最后,针对被申请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绝迁出其所有房产或履行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依法展开强制搬迁。

另外,依相关法律规定,若被申请人延迟履行债务利息和滞纳金,法院亦有权通过强制方式要求其如实支付并加倍;并且,对有关财产所有权证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转移手续,亦可通过强制执行方式确保顺利完成。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三、强制执行有期限吗

强制执行是否有执行期限的限制? 当申请人启动了强制执行程序之后,他们享有法定的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如果被申请人未能遵守执行判决,申请人有权向更高层级的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若高级法院审核通过,它有权责成原裁决法院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执行任务;若认为原裁决法院无法继续执行,也可决定本院自行强制执行或指派其他法院协助加以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当我们在探讨强制执行有履行能力不履行会怎么样时,这其中涉及到诸多严重的后果。例如,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措施,限制其高消费行为,像不能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等。同时,其财产可能会被查封、扣押、冻结、拍卖,个人银行账户也可能被直接划扣资金。另外,情节严重的话还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处罚措施。如果您身边存在类似情况,或者对强制执行过程中的财产界定、信用修复等与强制执行有履行能力不履行相关的问题存在疑问,那么请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判决执行最新文章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