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仲裁 > 不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需要收集什么证据

不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需要收集什么证据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1.01 · 1737人看过
导读:若要证实与公司存在雇佣关系,应搜集相关实证资料,如工资发放凭单、出入证件、出勤记录、招聘公示报表等。为佐证职务内容和工作时长,可收集工作电子邮件、任务分配记录等文件,工作即时通讯记录和证人证词也有助于相关论点。
不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需要收集什么证据

一、不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需要收集什么证据

在此过程中,阁下应搜集能够证实阁下与该公司存在雇佣关系实证资料,例如工资发放凭单、出入证件、出勤记录及招聘公示报表等。

除此之外,为佐证阁下的职务内容以及工作时长,亦可收集诸如工作电子邮件、任务分配记录等相关文件。

此外,与工作相关的即时通讯记录以及证人证词同样有助您的论点。

二、不签劳动合同离职有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离职是否享有赔偿 当员工于不签署合同时选择离开公司,他们有权寻求赔偿。

赔偿金额的详细规定如下所示: 1.自员工受聘之日起满一整年后仍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形: (1)从员工受聘之周天数为满月之第二天至满年度前一日期间内,应当向该员工每月支付两倍之工资; (2)由于期间被视为自员工受聘之同日已与其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因此应当立即就该事项与员工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如有单位拒签的严重情形,自该(受聘)日期起满一年之最早日期起,向该员工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自员工受聘之日起超出一个月而未满一整年的期间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1)如果员工故意不签字确认,则雇主须向其支付双倍工资,并可同时以书面方式将终止劳动关系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决定告知员工; (2)如果是雇主自身未签订合同,作为替代方案,应自受聘起第十三个月当前的日期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截止之日为止,向该员工支付双倍工资,一旦补签后则无需再支付双倍工资。

3.自员工受聘之日起尚未满一个月而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1)如果员工故意拖延,雇主有权作出书面通知,在收到通知后仍然未能签署的情况下,雇主要向该员工发放其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

并且可以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但无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2)如果是雇主未能签订合同,雇方可进行补订工作合同,无需付出双倍工资赔偿。

这里所述的工资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前十二个月内的平均收入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不签劳动合同离职可以直接走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离职是否可以直接离开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能签署劳动合同时,若形成了实质性的工作关系,那么在劳动者选择离开的时候,不能立即解除关系,必须提前三十个工作日告知用人单位。

待三十个工作日结束或经过双方协商达成共识之后,方能正式辞去职务。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探讨不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需要收集什么证据的时候,我们知道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比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都是关键证据。同时,与工作内容相关的邮件、聊天记录等也能起到辅助证明的作用。然而,除了证据收集,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例如,仲裁的流程是怎样的,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节点;再如,在仲裁过程中如果遇到公司恶意销毁证据或者拒不配合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如果您对不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所涉及的证据收集、仲裁流程或者应对公司不配合情况等方面还有疑问,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竭诚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