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受理范围 > 民事立案后对方和解可以撤案吗

民事立案后对方和解可以撤案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2.31 · 1729人看过
导读:民事案件立案后双方和解一般可申请撤案,但有要点需注意。要向法院提交书面撤诉申请,法院会审查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与当事人真实意愿,涉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时可能不同意撤诉,且撤诉申请须在宣判前提出,能否撤案需综合考量,当事人应谨慎对待、多与法院沟通。
民事立案后对方和解可以撤案吗

一、民事立案后对方和解可以撤案

民事案件一旦立案,要是双方成功达成和解,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申请撤案的。

不过,这里有几个要点得留意一下。

首先,得向法院提交撤诉的申请,而且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来提交,这样会更正式些。

接着,法院会仔细审查这个撤诉申请,得确定撤诉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真的是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意愿。

要是案件牵扯到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之类的情况,那法院可能就不会同意让你撤诉。

另外,撤诉的申请必须得在案件宣判之前提出来才行。

总而言之,和解之后到底能不能撤案可不能一概而论,得把各种因素都综合起来,然后由法院进行审查之后再决定。

就好比说,这就像是一场复杂的游戏,每个环节都得注意到,不然可能就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当事人在考虑撤案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待,多跟法院沟通沟通,确保一切都符合规定,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民事立案后多久可以开庭审理

民事诉讼立案后,一般在多久后可以正式展开庭审程序? 如案件适用于简易程序审理,审判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即五个自然日内,将相关诉讼文书送达至当事人手中;而对于法院方面,则会在下述两时间点之后对案件进行具体的安排与操作: 首先是在当事人接收到应诉材料并有15日的准备期后,随即进行开庭审理; 其次,若是诉讼程序属于普遍适用之类型,那么应当等待一段时日后再行安排开庭事宜,通常这个期限为30天; 另外,如果遭遇被告下落不明的情况,我们须按照既定流程对案件进行公告处理,具体而言,在此类公告程序公布于报章杂志之后第90天,便可着手组织安排开庭事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三、民事立案后一般多久开庭

民事诉讼程序中,立案以后至开庭这一环节往往并未设定明确的固定期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

根据常规情况来看,从立案到开庭所需的时间跨度在一个月至数月之间皆有可能。

其中,对开庭时间产生影响力的因素包括了案件本身的复杂性、法院的案件排期状况以及送达传票过程中的顺畅与否等等。

若案件较为简单,证据充足,且法院的案件处理压力较小,那么开庭时间便有望得到相应的缩短。

然而,若案件错综复杂,牵涉众多当事人,或者需要进行多次证据交换及庭前准备工作,那么开庭时间则可能会被顺延。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人民法院应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

答辩状应详细记录被告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同时还需注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应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若被告未能按时提交答辩状,并不影响人民法院的正常审理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在探讨民事立案后对方和解是否可以撤案时,我们要知道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和解是一种解决纠纷的积极方式,但能否撤案还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案件的性质,如果是轻微的民事纠纷,双方达成和解且和解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通常有撤案的可能。然而,如果案件涉及公共利益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形,即便和解也不一定能撤案。另外,和解的程序和内容是否合法合规也是关键因素。如果您正在面临民事立案后和解却不确定能否撤案的困扰,或者对于和解撤案中的法律程序、特殊情形等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受理范围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受理范围最新文章

遇到受理范围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