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用人单位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非用人单位挪用资金犯罪的法定立案门槛通常为挪用所属单位资金的数量达到人民币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且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情况;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量达到人民币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但已被用于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抑或是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量达到人民币五千元至两万元以上,并被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实际符合上述条件的立案标准或会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
〔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三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二、非单位人员挪用资金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非单位人员挪用资金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法律未作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通常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例如,在一些地区,挪用资金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挪用资金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挪用资金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量刑还需综合考虑其他情节,如挪用资金的用途、归还情况、是否有自首立功等。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是?
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为: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6万元以上的。“数额较大”以6万元为起点,“数额巨大”以400万元为起点。需注意的是,该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此罪。若有相关行为,应及时停止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我不知道
非用人单位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通常是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立案标准可能因地区而有所差异。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