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审判决的生效时间是哪一天
一审判决的生效日期如何确定
关于民事判决书的规定是:在收到判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如果没有提出上诉请求,则视为判决自动生效;对于二审判决书,自作出之日起便可立即产生效力。在刑事判决书这方面,其一审判决的生效条件是在收到判决书之后的十日内无人提出上诉请求,同时二审判决同样在作出当日即能产生法律拘束力。而行政判决书的情况略有不同,其中规定是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要求当事人在上诉期限内没有提交任何上诉申请,届时才会使判决具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十二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根据上述
如果受送达人或者其代理人通过现场送达或邮寄送达方式进行裁判文书送达的话,其在裁判文书的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如果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话,应采取公告送达方式进行送达,自登公告之日起第二天起算,经过60天即视为送达。
二、二审判决的作出时间与一审有何关联
一审判决作出后,若一方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会在规定的审理期限内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一般来说,二审判决的作出时间通常较一审判决时间晚。
一审的审理期限通常为普通程序六个月、简易程序三个月等,而二审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可延长三个月。
如果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间内未被上诉或上诉后二审法院及时审理完毕,二审判决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作出;若存在上诉材料提交不及时、二审法院案件较多需排队审理等情况,二审判决作出时间可能会相应延迟。
总之,二审判决作出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通常晚于一审判决作出时间,但需在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完成。
三、二审判决何时开始计算生效时间
二审判决一般自送达之日起生效。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当事人有一定的上诉期,在上诉期内未上诉的,二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上诉期一般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裁定的上诉期为10日。若在上诉期内一方当事人提起上诉,则二审判决暂不生效,进入上诉审理程序,待二审终审判决作出后才开始生效。生效后的二审判决具有法律强制力,当事人应按判决履行相应义务。
在民事诉讼中,一审判决书自接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如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书则立即生效。对于刑事诉讼,一审判决书10个工作日内未上诉即生效,二审同样立即生效。而在行政诉讼中,一审判决书15个工作日内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书依然立即生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