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常见情形有哪些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重大误解。这种情况是由于认知上的失误而导致的行为;
(二)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的行为表现为其结果明显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此类行为需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首先,该行为必须属于有偿性质;
其次,行为的内容必须明显地显示出不公平性;
最后,受害者在做出决定时必须处于紧急、轻率或缺乏经验的状态;
(三)乘人之危。当一方当事人利用另一方所处的困境,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强迫对方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从而严重损害对方权益的行为,可以被视为乘人之危;
(四)欺诈和胁迫。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向对方传递虚假信息,或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诱导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的意识表示,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有哪些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如因欺诈、胁迫,使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思而作出行为;二是撤销权人需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一般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三是撤销权的行使需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不得自行撤销。例如,甲被乙欺诈签订了买卖合同,甲在知道受欺诈后一年内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合同,经法院判决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若超过法定期间未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行为有效。
三、可撤销合同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即当事人对合同的重要内容存在错误认识,且该错误认识是基于其自身原因而非对方欺诈等所致。二是显失公平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使一方遭受重大不利。三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胁迫是以给对方或其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乘人之危是利用对方处于危难处境等。若合同符合上述情形之一,当事人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和胁迫导致的行为。其中,显失公平需满足有偿、内容明显不公、受害者处于紧急或缺乏经验等条件。这些行为因违反公平正义或导致对方权益受损,可被撤销。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