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侵占罪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我需要指出,在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中并未设立单位侵占罪这一罪名,您所提及的可能是职务侵占罪。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其次,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明确意图;
最后,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的财产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
此处所说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特指利用自身作为单位财物主管、管理者、经营者或经手人的有利地位和条件。
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通常情况下应为人民币六万元及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单位侵占罪的追诉标准有哪些?
单位侵占罪的追诉标准主要如下:职务侵占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对于多次职务侵占未经处理的,侵占数额累计计算。单位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需注意,这里的“数额较大”一般指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差异。若单位或个人的行为符合上述追诉标准,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单位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有何区别?
单位侵占罪一般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等。职务侵占罪则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单位侵占罪主体不特定,可为单位内外人员;职务侵占罪主体特定,为单位的人员。行为对象也不同,单位侵占罪对象较宽泛,可为单位财物或他人财物;职务侵占罪对象仅限于本单位财物。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时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考虑行为人的主体身份、行为方式及对象等因素,以准确认定构成单位侵占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我国刑法未设单位侵占罪,而是职务侵占罪。
该罪主体为公司、企业等单位员工,主观为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单位财物,数额达六万元以上。
需注意,此处的“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管理、经营或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
总之,职务侵占罪涉及主体、主观、客观及数额等多个方面,需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认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