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有不坐牢的几率吗

取保候审有不坐牢的几率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5 · 1901人看过
导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被定义为一项法律程序中的强制性手段,该手段赋予涉案人员在提供金钱担保或者由他人作为担保人的条件下,能够在法院做出最终裁决之前保持自由身并如同常人一样生活。然而,这一规定并非意味着必定能确保其免于狱禁之灾,仅是为他们创造了更有可能减轻犯罪性质带来的影响甚至避免入狱的机会,尤其是当被控行为相对轻微且可能被法庭判处缓期执行时。
取保候审有不坐牢的几率吗

一、取保候审有不坐牢的几率吗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取保候审乃是一项重要的法定制度手段,这表明涉案人员在向司法机关交纳适当数额的保证金抑或是寻找担保人提供承诺之后,得以在案件审理终结并做出审判之前,继续在日常社会活动的范畴内自由支配个人生活。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取得取保候审许可并不代表着案件审判结束之后绝对不会受到牢狱之灾的惩罚,但却无疑提升了涉案成员得到缓刑甚至免于实体形式监禁的可能性,这通常适用于犯罪情节相对轻微或者很有希望获得缓刑处理的犯罪案件。

然而,最终判决定论能否避免接受实际的监狱服刑,则还需要等待法院依照相关法律依据进行正式裁决、作出相应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执行取保候审期间内,务必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若触犯相关法规,已交付的保证金应被部分或全额没收;接续此种情况,根据具体情节,有必要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深刻检讨并以书面方式表达悔意,重新提交保证金及确保人;另外,可辅以监视居住、依法逮捕等措施作为辅助手段。《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三、取保候审期间醉驾怎么判

按照法律法规来看,在被批准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取保候审措施期间,倘若有饮酒驾车的行为发生,我们可以视为严重违反了该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因为饮酒驾车这一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危害公共安全危险驾驶罪,此类刑事事例一般的量刑范围是六个月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要依法处以罚金。然而,如果犯罪嫌疑人民正在接受取保候审的期间,再次实施任何犯罪活动的话,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对其未来的量刑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有可能会导致其先前所获得的取保候审资格被撤销,甚至会面临被逮捕和监禁的风险。关于最终量刑的决定,法院将会在推断出酒精度数、行车的具体路线以及是否造成交通事故等实际情况后做出全面公正的考量,并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由于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这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较高,因此法院通常会采取更为严格的判罚标准。但是,具体的刑期仍然需要根据每一起事例的具体情节和事实来进行判断和裁定。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允许涉案人员交保证金或担保人后,在案件审理前维持正常生活。虽不保证免受刑罚,但增加缓刑或免刑可能,适用于轻罪或有望缓刑案件。最终判决需法院依法裁决。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1479次阅读
  • 取保候审期间被判刑的可能性取决于法院对案件的具体审理和判决。法院会根据案情、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判断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应受何种刑罚。若被判有罪,但刑期较短或符合缓刑条件,可能无需实际服刑。因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必然入狱,最终结果需由法院决定。
    2024-09-26 921次阅读
  • 2024.07.22 1669次阅读
  • 410次阅读
  • 尽管被依法取保候审后通常被判实际刑罚几率较小,但并非绝对安全。仍有部分案例显示,当事人最终被判有罪并受罚。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取保候审时,会考虑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可能的轻判或无罪等因素,有时未提交充足证据给检察机关申请逮捕。
    2024-07-10 1290次阅读
  • 2024.08.20 34463次阅读
  • 547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允许嫌疑人在审判前暂时离开监狱的法律程序,并不预示必然的监禁。是否入狱取决于法庭审理后对案情、证据、罪名严重性和被告人态度等因素的综合评估。法院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出公正判决。
    2024-07-10 827次阅读
  • 2024.08.23 2244次阅读
  • 38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