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保证人要保证多久

取保候审保证人要保证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4 · 1690人看过
导读:在刑事案件中,对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其保证期限并无明确的定数,往往是全流程式的,从开始的那一刻起,直至刑事诉讼过程全部终结。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保证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随时接受传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逃避司法程序的行为。若案件顺利进入审判环节,那么保证期限可能会延续至判决执行完毕为止。
取保候审保证人要保证多久

一、取保候审保证人保证多久

在我国,取保候审的保证期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刑事诉讼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变化,通常情况下,这种保障会覆盖整个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直至案件圆满落幕为止。在此期间,保证人需要保证被保证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人身自由,随时听从传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逃避司法程序的行为。若案件顺利进入审判环节,那么保证期限可能会延续至判决执行完毕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开庭之前会收监吗

针对是否在取保候审开庭前进行收监这个问题,需视具体情形而定。

2、若在执行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者屡次触犯相关法律规章,依法应予以逮捕时,可先对其采取拘留措施。

倘若有确凿证据证实其犯罪行为,那么在法庭判决之后,可能会面临收监;

反之,若被判处缓刑,则无需收监。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构通常是公安机关。

3、若经过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并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可以在开庭后立即决定对其实施逮捕并收押,亦或是在宣判后再行收押。《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取保候审后案子到检察院多久通知家属

成功申请取保候审之后,相关事例将会移送到检察院处理。在此过程中,检察院通常会依照法律法规在接收到该事例之日起的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涉案人员及其亲属有关事例的最新动态。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事例的复杂性以及检察院内部的工作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知的具体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值得关注的是,倘若涉案人员在取保候审期间出现了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检察院有权撤销其取保候审资格,并重新对其实施强制性的司法措施。对于家属而言,如长时间未能收到任何通知,可以考虑委托律师代为查询事例的进展状况。总的来说,关于通知时间的确切标准并非固定不变的,家属应保持耐心,持续关注事例进展并同律师保持紧密联系。

我国取保候审期限随刑事诉讼进程调整,覆盖案件审理全程至结案。保证人需确保被保人自由,随时应召,遵守法律,不逃避司法。若案件进入审判,保证期限或延至判决执行完毕。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76次阅读
  • 依刑法规定,保证人担保下的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强制措施,旨在限制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自由,同时确保司法程序顺利进行。 在此期间,国家司法机关将严格依法监控其行为,确保社会安全与司法公正。
    2024-09-02 964次阅读
  • 2024.07.13 1191次阅读
  • 368次阅读
  • 取保候审后,取证时间并非固定,受案件复杂性和侦查进展等因素影响。公安、检察院、法院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取证。发现新证据线索,案件可能进入更深入的处理阶段。
    2024-07-10 1068次阅读
  • 2024.09.08 1191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在取保候审期间,倘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法定的执行期内并未违背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并且在案件审理终结之后亦未受到刑事法律制裁,则其所缴纳的保证金理应予以全额返还。关于保证金的返还时限,通常是在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或者检察院决定不予起诉之后,但具体的返还时间仍需依据个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此过程中,公安机关有义务在做出相应处理决定后,及时地将结果告知已缴纳保证金的单位或个人。
    2024-07-10 1483次阅读
  • 2024.10.08 1234次阅读
  • 42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