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后几天起诉有效果

劳动仲裁后几天起诉有效果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4 · 1531人看过
导读:劳动仲裁裁决后,要是当事人对结果有意见,得在接到裁决书那天起的十五个自然日内,按照法律规定向当地的人民法院去起诉。这十五天很关键,要是过了这个时间,原来的裁决书就会自动生效,有法律强制执行力了。所以一定要及时去上诉,别错过法律救济的机会。
劳动仲裁后几天起诉有效果

一、劳动仲裁后几天起诉有效果

在一场劳动仲裁完成并下发裁决书之后,当事人如对此不满,可以从收到裁决书之日算起的第十五个自然日之内,依法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起诉。

请务必注意,如果错过了这个期限而未进行上诉的话,那么原裁决书将会自此产生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二、劳动仲裁后怎样申请强制执行

随着劳动仲裁裁决书的效应生效之后,若需要向法院递交强制执行的申请,其流程如下所示:首先,是申请环节。相关的申请人应前往下达该裁决书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及所需递交的相关材料。其中,这些材料包括具有效力的法律文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等等,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上述文件的原件以及复印件。如有可能的话,您也可以提供被执行方的资产信息,这将有助于执行效率的提升。其次,法院会针对申请进行审查,一旦确定满足强制执行的条件,便会接收强制执行的申请并予以立案处理。紧接着,法院执行机构收到法院发送的移交执行书后,将会通知被申请人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履行相应的判决义务。倘若被申请人未能在执行期限届满之际履行自身义务,亦或是在接到执行通知后,试图通过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的,执行员有权立即启动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具体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1)强制冻结或划转被申请人名下的存款;(2)强制扣留被申请人的薪资等收益性款项;(3)强行变卖被申请人拥有的全部财产,同时也有权查封、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4)对被申请人进行强制性的查询、搜查,明确是否存在任何隐匿的财产。当法院发现被申请人无力偿债时,它可以采取措施限制其高额消费行为,甚至把其纳入信用失信者名单以督促其尽快承担裁判义务。在穷尽各种执行方式之后,法院可能会决定暂时终止此案的执行,直到被执行人员再次积累、获取到财产,以便在适当时候恢复强制执行程序。在执行人员执行程序过程中使用强制执行措施时,需要向被申请人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记录整个执行过程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签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五条,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理完委托执行手续,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

未执行完毕,应当在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没收财产刑应当即时执行。

刑事案件罚金刑,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三个月内执行完毕,至迟不超过六个月。

三、民事仲裁后还能起诉吗

在正常的情况下,仲裁机构采取“一裁终局”的处理方式进行纠纷的最终裁决。一旦仲裁结果出炉,当事人如若再次就同一争议提出仲裁或诉诸于人民法院寻求救济,仲裁庭或人民法院将不再予以受理。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仲裁裁决可能会受到人民法院的合法审查并被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在此种情况下,当事人便可依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而言之,在大多数情况下,民事仲裁程序结束之后,当事人无法再次提起诉讼,除非仲裁裁决经过法定程序被否定。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决定采用仲裁作为纠纷解决途径之前,务必对相关的规则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劳动仲裁裁决后,若当事人对结果有异议,需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个自然日内,依法向属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期限至关重要,一旦错过,原裁决书即自动生效,具备法律强制执行力。因此,务必及时行使上诉权利,以免丧失法律救济机会。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