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抢劫罪构成主体是什么

抢劫罪构成主体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4 · 1221人看过
导读:抢劫罪的成立须具备以下两个关键要素:首先,犯罪主体需为已满16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次,该行为人须实施了抢劫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任何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性别或职业如何,只要触犯了抢劫罪的相关规定,均有可能成为该罪名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抢劫罪构成主体是什么

一、抢劫罪构成主体是什么

抢劫犯罪的成立主体,主要包括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任何一位公民,无论是何种社会身份、性别或职业背景,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均有可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抢劫罪构成要件有什么

抢劫罪细分构成元素有四个环节,依次如下:

首先是犯罪行为的剖析。

抢劫罪所触碰的罪犯领域是公众与个人财产的所有权以及人们的人身权益

接着我们需要深究抢劫罪事件发生的事实要素。

它在客观上主要呈现出行为人为伤害所有物的持有者、管理者、维护者的感情,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以采取其他现实中采用的对人身进行强制的手段,即强行夺取公共及私人财产的行为。

为了实现这个罪行,行为人会使用暴力,这是对财物的拥有者、管理者、维护者的人身进行违法的攻击或者其他强制性的行动,导致受害人无法进行抵抗,如遭受虐待、捆绑、伤害、限制自由等。

另外一种手段就是胁迫,这是指对受害人应用当时当场实施暴力来威胁,进行精神上的强制,使其感到害怕,丧失反抗意志,只能被动地把财物交给对方,这种情况下胁迫的内容应是对受害人立即实行暴力。

然后回归到犯罪行为的主体。

抢劫罪的主体属于一般的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明确规定,已满14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成为该罪的责任承担者。

最后再来定位一下抢劫罪的行为动机。

从主观角度来看,抢劫罪显示了行为人具有直接并有意把公共及私人财产占为己有的意图。

倘若缺乏这样的意图,便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条件。

若行为人只是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被诈骗或者赌博输掉的财物,既未制定试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那么他并不构成抢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抢劫罪构成的金额怎么判

抢劫罪在量刑时并不仅仅依赖于所涉及的财富数额,还需考虑诸多综合性因素。一般而言,倘若犯罪分子通过暴力手段、恐吓威胁或其他非法方式来攫取公私财产,那么就已经触犯了抢劫罪这一严重刑法。然而,抢劫行为的财务数额若达到了“巨大”级别,那便属于情节特别恶劣的范畴。针对此类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数额巨大”的衡量标准往往会因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当抢劫金额介乎于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时,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数额巨大。然而,即便抢劫金额尚未达到上述标准,如果犯罪分子实施了诸如入室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次进行抢劫活动或者抢劫金额巨大、抢劫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等极端恶劣的犯罪行为,同样会面临较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总的来说,对于抢劫罪的量刑,需要对各种复杂的事例事实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抢劫犯罪的成立主体,主要包括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任何一位公民,无论是何种社会身份、性别或职业背景,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均有可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 97次阅读
  • 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意味着,任何达到此年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体,若实施抢劫,都可能以抢劫罪被定罪。对于未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虽不承担刑事责任,但依然可能受到其他法律制裁。
    2024-09-06 869次阅读
  • 128次阅读
  • 抢劫罪的责任行为人,指的是具备特定条件的自然人。 这些自然人需年满14周岁,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才可能被认定为抢劫罪的实施者。 也就是说,任何符合这些条件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法律上,我们要对这类行为人保持警惕,并依法严惩其犯罪行为。
    2024-09-06 1208次阅读
  • 305次阅读
  •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抢劫罪的犯罪主体呈一般性质,即任何年龄大于等于十四周岁且具有判断自身行为以及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抢劫罪的犯罪主体。也就是,在达到法定年龄标准的前提下,具备自我识别和掌控行为能力的个体在实施抢劫行为后,理应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2024-10-12 1232次阅读
  • 258次阅读
  • 夺取债务人财产仍应被认定为抢劫罪行。这其中并无债务关系与否之区分,仅仅针对其犯罪手段——使用暴力、恐吓或其他强制手法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便能满足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即便债务人手中拥有合法的债权,也无法改变该抢劫行为的性质认定。在此类情况中,罪犯的主观恶意与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依旧彰显无疑。
    2024-08-22 1428次阅读
  • 364次阅读
  • 抢劫罪的主体构成要素主要体现于罪犯须达到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这意味着必须年满16周岁并且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所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根据我国现行法例,凡年满16周岁以上者,应对所有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除此之外,无论其性别、国籍或职业如何,只要满足年龄及精神状况方面的要求,均可成为抢劫罪的主体。
    2024-09-06 120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