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好办吗

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好办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3 · 1739人看过
导读:需视案件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犯罪嫌疑人之悔罪表现及其社会危害性,以及造成的损失状况等等,法院将在全面考虑之后作出判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倘若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带刑罚,又或是其自身并无重大社会危险性,便可依法予以取保候审;然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提交相应担保人或保证金作为保证措施。
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好办吗

一、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好办吗

针对交通肇事罪的取保候审可能性,取决于个案的具体状况,诸如涉案嫌疑人是否真诚忏悔其行为、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以及所产生的损失规模等因素都将被纳入严格评估之中。法院对此将全面权衡各方面的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若嫌疑人可能面临着管制拘役或者是独立适用附加刑罚,亦或是其他可能导致社会出现危险性的情形,则可考虑予以取保候审。

然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提供担保人或者缴纳相应的保证金以示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交通肇事罪既遂一般判多久?

关于交通肇事罪既遂的量刑原则通常为:

若在事故发生后仍心怀恐惧逃离现场导致他人身亡,则应被判处七年以上至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是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实施了肇事行为并逃离现场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恶劣情节,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而对于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财产私人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肇事者,他们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是最低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原告怎么请律师

身为交通肇事罪事例的受害者权益代表人(原告),您可以遵循以下指引来选定并聘请一名合格的律师:首先,您可尝试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网络查询以及从律师协会获取信息等多元渠道,寻找到在刑事诉讼领域尤其擅长处理交通肇事犯罪事例的资深律讼专家。接着,您就应该与心仪的律师安排面谈的机会,以便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教育经历、以往的执业经验,以及在处理过往相似事例时所采取的策略与技巧。在面谈过程中,您需要向律师详尽地陈述事例的具体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损失等等。接下来,您需要关注律师的收费方式及其标准,以确保其收费方式合理且公开透明。最后,您应当与律师签署正式的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双方在法律事务中的权利与义务,其中应涵盖律师的工作职责、收取费用的具体数额及支付方式、事例进展情况的沟通机制等关键内容。请务必牢记,挑选一位具备专业素养、责任心强且能够与您保持良好沟通的律师,对于您的维权之路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交通肇事罪的取保候审可能性,需考量嫌疑人态度、社会危害及损失等。法院将全面评估。《刑诉法》规定,若嫌疑人可能受管制、拘役或附加刑,且具社会危险性,可取保候审,但需提供担保人或保证金。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26次阅读
  • 在中国,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取保候审申请能否获批取决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符合特定条件,如可能的刑罚类型、社会危害性、健康状况等。根据《刑事诉讼法》,满足条件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综合考量案件具体情况,包括肇事者的责任、事故后果等因素。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期间案件审理不得中断。若符合条件且无其他不利因素,肇事者可能获准取保候审。
    2024-07-31 1037次阅读
  • 2024.08.17 1141次阅读
  • 436次阅读
  • 交通肇事案可适用取保候审。 此措施要求嫌疑人或被告提供担保人、保证金及保证书,确保随时受传唤,不逃避调查。 适用于可能判管制、拘役或独立附加刑者,或有期徒刑但无社会危险性者,以及重病、孕妇等。 羁押期满未决者也可申请。
    2024-09-02 888次阅读
  • 2024.08.19 1172次阅读
  • 399次阅读
  • 涉及案件具体情节的取保候审决定权,往往取决于诸如行为人社会危害性程度以及所涉罪行的严重性这两大关键要素。恰是在此特定情境下,法院或者检察院方才得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与细则进行综合研判并据此批准取保候审申请。需谨记,并不是所有形式的申请均能够顺利获得批准,只有在满足了一定法定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方有可能被予以接纳。
    2024-07-10 1242次阅读
  • 2024.08.15 1637次阅读
  • 38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