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怎么够判刑

诽谤罪怎么够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3 · 1527人看过
导读:在我国法律制度中,诽谤罪所涉及的一系列个体权益案件被归类为自诉案件类型。在此前提之下,当事件情节严重度达到犯罪程度时,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二百四十六条之明文规定,将面临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在内的三年以下刑罚处罚。然而,若诽谤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已经产生了公众效应的不良影响,那么公安机关有权对此进行立案调查,进而将其转化为公诉案件处理。
诽谤罪怎么够判刑

一、诽谤罪怎么够判刑

在我国,诽谤罪被归类为自诉案件。通常来说,若情节严重且构成犯罪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相关法律条文,可能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

然而,如若诽谤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干扰,或者引发公众关注,则该案件便有可能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调查,进而变更为公诉案件。在断定是否构成本罪时,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以及此举是否对他人的名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怎么取证,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诉讼法》所确定的证据规则,诽谤罪所需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受害者陈述、书面凭证、目击证人的证词、声像资料以及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

在被判定为诽谤罪成立之后,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禁锢政治权利的严厉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相关规定,所有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材料都被视为证据。

这些证据涵盖了:

(一)实物证据;

(二)纸质文档证据;

(三)证人提供的证词;

(四)受害者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供词与辩护词;

(六)经过专家认证的鉴定评估意见;

(七)进行勘探、检验、识别和测试等过程中的记录档案;

(八)声像资料及电子数据。

同时,法庭对于所有证据需要进行仔细审查并确认其真实性后,才可将其用作定罪的最终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三、诽谤罪怎么判网络传播

在涉及网络传播环境的情况下,对于诽谤罪行的量刑,需要经过综合性地考虑诸多复杂因素进行裁决。根据中国现行刑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对于犯有诽谤罪行的行为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丧失政治权利的严厉惩罚。然而,在网络传播的特殊背景之下,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诽谤信息的广泛传播程度、对受害人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等等。倘若诽谤信息得到了大量的点击、浏览和转发,从而导致受害人的名誉遭受严重损害,并引发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那么其量刑标准可能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犯罪情节较为轻微,且得到了受害人的谅解,行为人也有可能获得从轻发落的机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诽谤行为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那么它就无法构成犯罪,但是仍然可能需要承担起民事侵权责任。

我国诽谤罪为自诉案件,严重者可依《刑法》第246条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若影响社会秩序或引发关注,公安机关可立案,转为公诉。关键在于捏造事实并传播,损害他人名誉。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454次阅读
  • 诽谤罪属于可处以刑法惩罚的范畴之内。若有任何个人或集团故意编篡和传播虚假事实,其行为恶劣到足以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破坏他人的声誉,且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那么他们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即被认定为诽谤罪。在实际的司法审判过程中,对犯罪者的量刑程度将会依据具体的犯罪情节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判断与评估。
    2024-08-26 800次阅读
  • 2024.06.16 42608次阅读
  • 451次阅读
  • 诽谤罪的法律制裁所涉及的刑期长短取决于具体犯罪情节的严重性评估。 常见情况下,对于触犯诽谤罪的罪犯,法院会判处其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即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尊严和社会声誉的行为。 在判定是否构成诽谤罪时,必须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恶意、信息传播的广度以及对受害者所带来的实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2024-09-18 1088次阅读
  • 2024.05.20 1950次阅读
  • 419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的成立取决于行为人是否采取了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并且情节是否严重。即使转发次数不多,只要情节严重,也可能构成诽谤罪。具体的转发次数是否构成犯罪,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证据来判断。如果转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可能被认定为诽谤罪;若影响较小,则可能不构成犯罪。
    2024-09-18 1398次阅读
  • 2024.02.29 1526次阅读
  • 45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