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集资诈骗罪有没有从犯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有没有从犯的情形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2 · 1409人看过
导读:在集资诈骗罪的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从犯的现象。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理论,若行为人在集资诈骗行为中所发挥的角色仅起到次要或者辅助性的作用,例如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进行资金转移等,那么该类犯罪嫌疑人便有可能被定性为从犯。相较于主要责任人而言,从犯所需要负担的刑事法律责任通常会较为轻微。
集资诈骗罪有没有从犯的情形

一、集资诈骗罪有没有从犯的情形

在集资诈骗罪这一范畴内,确实存在所谓的从犯之情形。

依据我囯现行刑法立论,若犯罪主体集资诈骗违法行为实施过程中所起作用相对次要或仅作为辅助角色,例如此前曾提供资金账户、协助他人进行资金转移等操作,则其有可能被认定属于从犯行列。相比较于主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犯所承受的刑事处罚力度通常较为轻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条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集资诈骗罪主体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行为人范围广泛,涵盖了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此外,单位同样具有成为集资诈骗罪的主体资格

集资诈骗罪作为一种利用欺骗手段非法集合和占有资金的违法行为,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集资款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非法筹集资金,且涉案金额较大的,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同时需向被害人支付二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若涉及金额庞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需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需要向受害者支付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若是诈骗事件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面临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终身监禁,同时必须向受损方全额赔偿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的罚款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

1.侵扰目标:

诈骗罪主要侵害的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现实现象:

诈骗罪的实际表现形式为采用欺诈手法,伪造事实或者掩盖真相等方式,非法收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责任主体:

诈骗罪的实施者应为一般的民事主体;

4.行为心理:

在主观上,诈骗罪应表现出故意心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指多少

根据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定,对于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的具体界定主要是针对涉及个人犯罪行为的情况,即个人集资诈骗金额需达到人民币10万元及以上;而对于涉及单位犯罪行为的情况,则要求单位集资诈骗金额须达到人民币50万元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集资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与其所涉诈骗金额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当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时,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要承担二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的罚金责任。若诈骗金额进一步扩大到“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缴纳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的罚金。至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情况下,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缴纳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集资诈骗案中,从犯扮演次要或辅助角色,如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资金转移等。根据我国刑法,从犯相较于主犯,所承担的刑事处罚较轻。这表明在集资诈骗犯罪中,不同角色将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48次阅读
  • 集资诈骗案件中常见典型情景包括:虚构高额回报项目诱骗投资者,通过虚假宣传制造投资热潮; 设立复杂金融结构以掩盖非法集资本质; 利用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快速扩散虚假信息; 及在骗取资金后迅速消失或拒绝履行承诺,造成投资者巨大损失。
    2024-09-18 1392次阅读
  • 2024.09.27 1229次阅读
  • 414次阅读
  • 挪用资金罪在某些情况下可对犯人从宽处理。 犯人自首,法官可减轻或从轻处罚,情节特轻者或可赦免; 犯人有立功表现,如揭发他人罪行、提供重要线索助破案等,法官可减少或免去处罚; 若有重大立功表现,如协助抓获重大犯罪分子,法官会考虑给予更少处罚甚至免罚。
    2024-09-04 1401次阅读
  • 2024.02.24 1626次阅读
  • 470次阅读
  • 集资诈骗罪八种情形如下: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运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运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以致集资款不能返还的;2、肆意挥霍集资款,以致集资款不能返还的;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
    2024-10-24 1283次阅读
  • 2024.02.20 1250次阅读
  • 44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