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算重点吗
交通肇事罪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判断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孰轻孰重的问题上,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更为严重。关于交通肇事罪,其法定最低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然而,若能积极赔偿并取得受害者家属的谅解,便有可能被判处相对较轻的拘役刑罚。而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其法定最低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仅当“情节较轻”的情况出现时,才有可能适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无拘役刑可选。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死亡一人一般判多久?
若因交通事故致使一人不幸离世,通常情况下责任人需面临三年以下囚禁有期徒刑或拘役之责。
依据我国家法之相关要求,若由交通肇事导致有人丧生,且肇事方当事人对此负有全责或主要责任,此种情形将视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
如肇事方在事故发生后有逃逸或是其他极其严重行为,则一般会被判罚三年以上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实行管制,同时需缴付对应罚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自首后能保释吗
交通肇事罪行犯下之后,犯罪嫌疑人家属仍希望能够通过自首方式获得保释,然而能否成功实现这一愿望,则需要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估。在我们中国,法律上对这种情况有明确规定,称之为“取保候审”。对于决定罪犯能否获批取保候审,需要深入分析考虑到犯罪的具体情节以及所产生的实际危害损害,同时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的潜在社会风险做出评估。一般的情况是,如果交通事故的后果并不十分严重,例如仅仅涉及了轻微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轻度受伤;同时,犯罪嫌疑人在自首之后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认罪态度,并且愿意积极承担相应责任,主动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并且得到受害人的谅解,那么这类违法行为犯罪嫌疑人被批准予以取保候审的概率相当大。然而,如果事故的后果相当严重,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者数额巨大的财产损失,还有犯罪嫌疑人在事故发生时存在逃逸等恶劣情节等等,即便是已经选择自首,其取保候审的可能性仍然将会大幅降低。所以,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事件进行深入地剖析与探讨。
交通肇事罪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其法定最低刑低于过失致人死亡罪,但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可获较轻拘役。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更为严重,法定最低刑较高,仅情节较轻时才可能适用较轻刑罚,且不可判处拘役。因此,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应充分考虑罪责与量刑的平衡。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