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网络诽谤罪得几年才能成功

网络诽谤罪得几年才能成功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0 · 1891人看过
导读:网络诽谤罪的审结时间一般需要多久首先,若个人借助于信息网络公开且恶意地辱骂、污蔑其他个体,且相同的攻击性言论已被累计点击、浏览超过五千次之多,亦或是在网上得以广泛传播超过五百人次,那么,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此种行为便可以被视为“情节严重”,从而构成诽谤罪。其次,诽谤罪作为一类特殊的刑事案件,其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犯罪者的刑罚。
网络诽谤罪得几年才能成功

一、网络诽谤罪得几年才能成功

网络诽谤罪通常需经过多少年才能成功指控?

根据我国刑事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当个人或法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言论、恶意攻击等行为时,如果其发布的诽谤性信息在实际流通中获得的点击量或浏览量超过五千人次,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了五百人次以上,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视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中所定义的“情节严重”,从而构成诽谤罪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的范畴。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诽谤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处罚

诽谤罪的具体含义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贬损,同时也破坏了他人的名誉,并且情节严重。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退还赃款或者将涉案资金存放在公安机关,那么他们申请取保候审的成功率将会相对较高。

在收到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取保候审申请之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有义务在七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在取保候审期限结束之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该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通知保证人解除担保责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个地区关于补偿标准的条例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规范。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网络诽谤罪是如何处理的

对于网络诽谤罪之刑罚包括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多种形式。

该罪行所侵害的对象为与侮辱罪完全同质的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然而,该罪行的主体则为一般的责任个体,任何已成年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构成该罪行的主体,而团体机构却无法成为犯罪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定义,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虚假事实进行诽谤,情节堪称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之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罪行只能由受害人主动提出诉讼,但若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有重大负面影响者,则不在此限。

另外,如前款罪行通过信息网络得以施行,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告知,但却因提供证据出现实际困难时,经人民法院准许,公安机关可予以相应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网络诽谤罪快递员入狱怎么判

对于网络诽谤犯罪量刑标准,需要全面综合地加以考虑各种要素。如若某位快递员因为涉及网络诽谤罪而受到了刑事起诉并最终定罪,那么关于他的刑罚判定将会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所实施的诽谤行为的性质;其次是该行为的严重程度;再次是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后则是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等。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某人因网络诽谤罪而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通常涵盖了诽谤信息被大量点击、浏览、转发的情况,可能导致受害人出现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极端后果,甚至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等。在实际事例处理过程中,法官会根据确凿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公正且合理的裁决。

网络诽谤罪指控时间因案件具体情况而异。若网络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视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诽谤罪为自诉案件,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取保候审申请需经审批,保证金在期限结束后退还。具体指控时间受地区条例影响,需依实际情况调整。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386次阅读
  • 诽谤罪是指个人故意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散布虚假信息或恶意攻击,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三个条件:行为人捏造事实或侮辱他人、导致被害人名誉受损,且情节严重。在互联网环境下,关键在于虚假信息的发布、名誉损害的实际发生,以及行为的严重性。一旦构成,即使无受害者起诉,若威胁公共秩序和国家利益,也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09-18 965次阅读
  • 2024.10.19 1732次阅读
  • 480次阅读
  • 诽谤罪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犯罪行为。其核心在于故意、虚构的事实以及名誉损害。犯罪者恶意散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构成诽谤罪需满足四个要件:故意、虚构事实、散播行为及名誉受损后果。
    2024-09-18 1498次阅读
  • 2024.08.26 1189次阅读
  • 445次阅读
  •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并公然中伤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三个要件:捏造事实、公开传播、情节严重。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诽谤内容、传播方式、影响范围及受害者损害等因素。若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标准,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2024-09-18 1193次阅读
  • 2024.08.25 1719次阅读
  • 32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专题解答 · 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