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要一直去吗

取保候审要一直去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9 · 1203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是否需要始终在场在获得执行机构批准的情况下,被取保候审者方可在取保候审期限内离开其居住地点。依照现行法律条文规定,被取保候审者如非有正当理由,则不得擅自离开其所居住之市、县地域范围。倘若由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作出取保候审之决定,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在批准被取保候审者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之前,必须事先征得做出该项决定的司法机关的同意。
取保候审要一直去吗

一、取保候审要一直去吗

关于取保候审的持续性要求

取保候审期间,若得到执行机关的批准,被取保候审人便可离开原居住地点外出活动。

然而,基于法律条款的约束,被取保候审人在未经合法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开其所居住的市或县。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了对某人为取保候审的决定后,负责执行该项措施的派出所在批准被取保候审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之前,必须事先征得做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的同意。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案件还会调查吗

关于在法院同意交付保证金或保证人为被告提供担保后,检察院如何给于相关法律程序上的处置这一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决定为被告进行保证金递交或由担保人提供担保后,检察院的司法审判工作以及对于案件的审理过程并未受到任何实质性干扰或影响。

其次,当案件被移交至检察院之后,如果负责审查的检察官们认为证据存在明显缺陷或是不够充足,他们将会将案卷退回到公安部门以进一步补充调查证据。

反之,若认定犯罪行为情节较为轻微且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时,检察院有权做出不起诉的判决,而当证据确凿,事实清晰时则会依法向法庭提起诉讼

除此之外,取保候审也是检察院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为罪行较轻等人员所采取的一项暂停拘押的法律措施。

然而,对于那些应该被逮捕但却身患重病或者正处于孕期及哺乳期的母亲照护其婴儿的犯罪者,以及那些虽然犯罪行为较轻但仍需要接受惩罚的人员,检察院也可以依法决定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以保障他们的人权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期间手机扣押多久

取保候审期间,相关部门对于暂扣手机的时长并无明确的规定期限限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各种复杂多变的案情及侦查工作的实际需求而定。总体而言,倘若手机被视为与事例关联密切的关键线索或证据,其暂扣期限极有可能持续至事例侦破完毕、审查起诉、庭审等环节全部终止为止。然而,若手机内所储存的涉案资料已悉数提取完毕,同时明确判断出此类信息不会对后续事例处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经过相关执法机构的专项审核之后,该手机或许有望提前解除暂扣状态,恢复归还给事主拥有。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及其辩护律师依法享有权利了解手机暂时控制状况,以及有资格在满足法律程序的前提下,提出解除暂扣或是要求对当前的暂扣措施进行审查的请求。

关于取保候审的持续性要求

取保候审期间,经执行机关批准,被取保候审人可离开原居住地。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市或县。

派出所执行取保候审前,需征得决定机关的同意。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16次阅读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若被取保候审人员在该期间届满之后仍未履行相应配合程序,则有可能被认定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在此种情形之下,相关司法机构有权依法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恢复执行原有的强制措施或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如取保候审期限已届满,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并向被取保候审人员及相关单位发出通知。
    2024-07-10 833次阅读
  • 2024.08.29 4274次阅读
  • 463次阅读
  • 法院有权在特定情境下,考虑案件性质、情节及被告人潜在威胁,决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审。 若被告人满足条件,如罚金、拘留、刑期不危害社会,重病、孕期或羁押期满等,法院可决定取保候审。
    2024-09-03 814次阅读
  • 2024.08.21 2591次阅读
  • 378次阅读
  • 按照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这就意味着从法律角度而言,理论上讲,是无法持续进行取保候审的。在此过程中,若逾期而侦查仍持续、检方递交诉状以及审判未能中断,并且未寻获任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问题,则可向相关部门申请延长取保候审期限,不过该期限最长也只能为十二个月。在取出保候审到期之时,应立即解除此项诉讼程序。
    2024-09-02 1461次阅读
  • 2024.08.19 2255次阅读
  • 38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