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不满16周岁不构成转化型抢劫

不满16周岁不构成转化型抢劫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8 · 3248人看过
导读:未满十六周岁者不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关于未成年人转化型抢劫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在年龄界定上存在一定差异。已满十四至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若犯有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其目的在于隐藏赃物、逃避追捕或销毁证据,且在现场实施了暴力行为,造成他人重伤乃至死亡,亦或是故意杀害他人者,应根据具体情节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不满16周岁不构成转化型抢劫

一、不满16周岁不构成转化型抢劫

未满十六周岁者,不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年满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实施盗窃、诈骗以及抢夺他人财物等犯罪行为时,若为了掩饰或隐藏赃物、逃避追捕或是销毁证据而当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导致他人受到严重人身伤害甚至是死亡后果的,应该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进行定罪量刑;如果在实施这些行为时,当事人存在刻意谋杀他人的主观恶意,也应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从重论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二、不满16周岁的人是共同犯罪吗?

对于未成年人群体而言,他们确实有可能参与到共同犯罪活动之中,但是这个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标准。

当涉及到刑事法律领域时,法律明确规定,不到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以共同犯罪的方式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应该让那些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去承受。

然而,当未成年人的年纪介于14岁至16岁之间时,他们仅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加入到共同犯罪行列中。

这其中包含了八类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进行强制性交、实施抢劫、制造并销售毒品、纵火、爆炸以及投毒等罪行。

值得一提的是,年纪超过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则完全拥有和成年人同等的参与共同犯罪的资格。《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三、不满16周岁学生聚众斗殴怎么判

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参与群体性斗殴事件,一般来说这部分人群将受到法律的宽大处理,通常包括从轻或减轻处罚。然而,关于群体性斗殴罪行的刑事裁量标准,其主要依据在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就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而言,尽管他们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他们在斗殴事件中扮演了首要分子或者其他较为积极的角色,那么他们仍然有可能面临刑事指控。然而,在对这类未成年人进行量刑时,法院将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犯罪动机、是否初次犯罪以及他们的认罪态度等多种因素。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且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大,那么可以考虑不将其视为犯罪行为。在此种情况下,可能会采取教育、社区矫正等非刑事手段进行处理。与此同时,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总的来说,最终的判决结果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根据法律,14-16岁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等犯罪活动时,若因掩饰、逃避或销毁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应以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论处。若存在故意谋杀的主观恶意,亦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并从重处罚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