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侵害他人名誉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侵害他人名誉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8 · 2086人看过
导读:侵害他人名誉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探讨在违反名誉权的情况下,需承受法律责任,具体包括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以及向受害者赔礼道歉等等。这些责任可以以书面形式呈现,亦可采用口头表述的方式来履行,其内容必须预先经过人民法院的严格审查。一旦公民或者法人的名誉权遭到了侵犯,他们还有权利请求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偿,而侵权方必须对由于其恶意行为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负责赔偿。
侵害他人名誉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一、侵害他人名誉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名誉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若构成侵犯名誉权,则将承担法律上所规定的相应责任,包括恢复被损害的声誉、消除对受害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向受害方致以诚挚的歉意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承担,可以采取书面文稿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口头表述来实现,但其内容必须在事前经过人民法院的严格审查与批准。当公民或者法人的名誉权遭受不法侵害时,他们还有权利要求侵权方给予适当的赔偿,而侵权方应当对其侵权行为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负责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双方可以

首先尝试就赔偿事宜及具体金额进行友好协商,如若协商无果,则可提交至法院进行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侵害他人名誉权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当有人侵害了您的名誉权时,他们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包括:

首先,必须承担侵权责任

而这个责任的具体实施的方式则多样丰富如:

立即停止对您个人隐私、声誉造成进一步伤害;

终止妨碍您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除一切可能导致负面后果的风险因素;

归还非法获取或侵占的财物给您;

修复受损的物品至其原先的状态;

重新制作物品或替换损坏的部分;

继续履行承诺或契约条款;

补偿因为上述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名誉以及向您诚恳道歉等人际交往中的规范准则;

其次,严重者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通过诸如言语侮辱、谣言攻击等不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将会面临涉嫌犯下侮辱罪或者诽谤罪的法律指控。

诽谤罪,亦称欺诈藐视罪,意指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恶意否定他人人格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处罚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被告的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的情况,必须由受害人主动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法院将无法干预案件审理。

然而,如果受害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而因证据搜集问题存在困难,法院有权请求公安部门提供帮助和支持来解决案件。《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侵害他人名誉权承担什么民事责任

在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之后,当事人必须承担以下这些民事责任,具体包含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回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等。其中,停止侵害这一项便意味着当事人需要立即取消正在进行中的,对他人名誉权造成伤害的行为。而消除影响与恢复名誉,则主要需要以此来公开声明等途径消除之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尽力恢复受害者的名誉。至于赔礼道歉,无论是以书面还是口头的形式表达都可以被接受。至于赔偿损失部分,这涵盖了由于受害人名誉权受到了损害而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因为业务受到损害而引发的财务损失;同时也包括了针对精神损害的相应赔偿,其具体数额将由侵权行为的严重性、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受害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总的来说,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和程度,都需要根据每一个具体事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和裁定。

若侵犯名誉权,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恢复声誉、消除不良影响、致以诚挚歉意等。可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但需经法院审查批准。受害者可要求侵权方赔偿经济损失,双方可协商,无果则提交法院裁决。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时还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如果对当事人的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的,还要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2024-06-16 829次阅读
  • 2024.09.22 67447次阅读
  • 在特定情形下,如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引述权威报道、公正客观评论以及依法履行职责或行使权益等,行为人可免除对名誉权侵害的责任。这些情形构成违法阻却性因素,因此不构成名誉权侵害。
    2024-09-18 818次阅读
  • 2024.03.04 1979次阅读
  • 在民事领域,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四种:侮辱,涉及以言语、文字或暴力损害他人人格包括口头、书面和暴力侮辱;诽谤,即捏造虚假事实恶意诋毁他人,分为口头和书面诽谤;不实新闻报道,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以及诬告。这些行为都会对他人的社会评价造成负面影响。
    2024-09-18 1142次阅读
  • 2024.02.23 2477次阅读
  • 侵犯名誉权行为主要包括侮辱和诽谤。侮辱指贬低他人人格可通过言语、文字或暴力实施;诽谤则是无中生有,故意捏造并传播不实信息以中伤他人。此外,新闻报道失实、诬告等也可能损害他人声誉。
    2024-09-18 1246次阅读
  • 2024.08.09 2511次阅读
  • 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认定: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行为具有违法性。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2024-08-07 838次阅读
  • 2024.08.25 273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