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纠纷仲裁前置是否必须遵守
劳动争议仲裁的前置性原则是否必须严格遵守
在劳动关系中,当雇员和企业之间产生劳资纠纷时,若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端,必须
首先向相关的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如果对于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持异议,才能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二、劳动纠纷仲裁调解书能否起诉
在劳动争端中所涉及的仲裁调解书,若已达到法律效应,那么将无法再进行上诉;
然而,倘若其中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其义务,另一方可依法提起强制执行的程序。
若是仲裁调解书尚未生效阶段,当事人只需不出现在调解书签署现场或请求仲裁庭迅速依法作出裁定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三、劳动纠纷仲裁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权益争端解决程序中的仲裁期限,通常规定为一年时间。此期限是从当事人明确知晓或应该了解到自身权益受到了损害的那一刻开始算起的。在劳动关系延续期间因为拖欠工资而引发的争议,劳动者有权利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这方面并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的限制。然而,在劳动关系结束之后,任何与之相关的争议都应在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年内提出。在此值得关注的是,若由于不可抗拒事件或其它合法充分的理由使得仲裁期限需要中止,那么待中止事项所导致的障碍消除之日起,仲裁期限仍会持续进行。此外,当当事人一方向前者提出要求维护自身权益的请求,或者向相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济,或是得到后者的明确同意愿承担相应责任之时,仲裁期限也将就此中断。从这个时候起,仲裁期限将会重头开始计算。
在劳动关系中,当雇员和企业之间产生劳资纠纷时,若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端,必须首先向相关的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如果对于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持异议,才能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