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如何处理公司强制调岗
劳动仲裁如何应对企业强制调岗的情况
针对公司所实施之强制调岗行为,员工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有条不紊地应对:
首先,员工需于被强行调岗之日起算60个法定工作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
其次,在员工提交符合规范填写要求的申诉书之后的第七个法定工作日之内,仲裁委员会将会做出是否受理该申请的决定,并且在做出决定后的第七个法定工作日内向员工发出通知;
再者,若情况较为复杂,例如公司强制调岗同时降低薪酬待遇,或员工因故无法亲自前往申请,则员工有权委派至多两名代理人参与仲裁活动;
此外,劳动争议案件通常由申诉人负责提供相关证据,然而,若涉及公司解雇、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争议事项,则应由公司方面承担举证责任;
最后,在确定审理日期后,员工须按照仲裁庭指定的时间抵达指定地点出席庭审活动。仲裁员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通常会先行进行调解,若员工与公司能够达成共识,仲裁庭便会依据协议内容起草调解书,而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即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若调解过程中未能达成协议,或者在调解书送达之前,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均表示反悔,仲裁庭将立即进行裁决。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期限一般为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个法定工作日内结案,如遇案情复杂的情况,经过审批许可后,最长可延长至90个法定工作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仲裁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1.当雇主在招募工人时未能与其签署书面劳动合同,然而同时满足以下情况之一所标志的,则认为其劳动关系已经确立:
即双方都具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资格条件;
雇主针对劳动者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者受到雇主的全面且严格的劳动管理控制;
他们按照雇主设定的薪资标准从事有偿性的工作;
劳动者提供给雇主的劳动力不仅成为企业内部日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好地实现了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
2.若雇主未能同劳动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可以参考以下相关证据来确定双方是否存在实际劳动关系:
银行转账的工资支付凭单或者员工薪酬公开记录;
交由政府机构管理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记录;
向员工发放的可以确认其身份的工作证、服务证等各类证件;
员工个人填写的招聘登记表、报名表格等招录入职记录;
日常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在职员工的证人证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劳动仲裁如果告错公司会怎么判
在劳动仲裁这一环节中,倘若错误地将起诉对象确定为企业,往往会使仲裁请求遭到拒绝或撤销。因为在制定法律程序时,劳动仲裁必须对与劳动者存在实际雇佣关系的合法主体进行审定并将其确定为被申请人。假如在仲裁的流程过程中,发现原告误将企业作为诉讼对象,仲裁机构将会对该主体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若经查证,该主体并不符合法定要求,仲裁机构会通知原告更改被申请人。然而,若原告无法完成更改或者坚决不同意更改,仲裁委员会将有权做出不受理或撤销仲裁请求的决定。在此情况下,原告需重新以正确的主体发起劳动仲裁,否则可能会由于超过仲裁时效等因素而承受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在提出劳动仲裁之前,务必确保被申请人的详细信息准确无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困扰以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企业强制调岗,员工应在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如情况复杂或无法亲自申请,可委派代理人参与。员工需提供证据,公司应就解雇、除名等争议事项举证。仲裁员先调解,达成共识则起草调解书,否则立即裁决。案件处理期限一般为60日,最长可延长至90日。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