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一年后需不需要解除

取保候审一年后需不需要解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7 · 2104人看过
导读:在实施取保候审措施已经过去了一年之后,这表明取保候审期限已达到了上限,负责监管的公安机关必须在此基础上,依规及时解除对于相关人员的取保候审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时限严格限制于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之内。而当公安机关决定解除取保候审的时候,他们应该妥善通知被相应进行该措施的人员及其所在单位。
取保候审一年后需不需要解除

一、取保候审一年后需不需要解除

取保候审满一年后是否应予解除?

经审查批准后的取保候审期限如已满一年,公安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解除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应措施。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任何超出该期限的行为均属违法。在公安部门决定解除取保候审之后,务必向当事人及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即时通知,确保信息公开透明。针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公安机关发现的以下情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申请并获批取保候审:

(1)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自适用附加刑者;

(2)那些可能遭受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者,但通过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实际威胁;

(3)涉及患有严重疾病、生计无法自行维持的人员,孕妇或正处于哺乳期的母亲,同样可采取取保候审以防社会产生风险;

(4)如果经审问期限届满,但案件仍未审理结束,需采用取保候审来继续推进案件办理。

此外,取保候审的执行权归属于公安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最快多少天放人

在经过公安部门认真审查之后,若认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便会依法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并会向犯罪嫌疑人及看守所寄发取保候审决定书。一旦决定书到达看守所以后,当时即可释放犯罪嫌疑人。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事宜,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会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做出决定。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针对取保候审事项所做出的决定,则由公安机关直接执行;倘若系国家安全机关实施的或涉及处理国家安全机关所移交之犯罪案件之时做出的取保候审决定,那么将由国家安机关负责执行这一举措。《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后情节轻微严重怎么办

取保候审程序启动之后,若经证实被取保者所涉及的事例情节较为轻微,这将对事例审理过程产生有利的影响。情节轻微实质上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而言相对较小。在这样的情形中,司法机构有可能会倾向于采取减轻处罚的方式来处理事例,例如,可以选择适用缓刑或者单独处以罚金等措施。然而,如果被判定为情节严重,那么取保候审的条件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可能需要将其重新羁押。情节严重的情况可能包括试图实施自杀、逃脱法律制裁,销毁或篡改证据,以及妨碍证人提供证言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可能使被取保者面临更严厉的刑事惩罚。总的来说,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行为表现以及对事例情节的准确判断,将会对事例最终的判决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各项工作。

取保候审满一年后,公安部门应依法解除相应措施,并通知当事人及相关组织。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超出则违法。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实际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孕妇、哺乳期母亲,以及审问期限届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况。执行权归公安机关。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