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经济犯罪辩护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雇员怎么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雇员怎么处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6 · 1669人看过
导读:销售伪劣产品的从业人员将如何受到处罚关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之获刑标准:当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额在5至20万人民币之间时,此行为被视为触犯了销售伪劣商品罪名,将面临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或单独处罚;而若销售额达到20至50万人民币,则须判处两年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仍需缴纳罚金;倘若销售额超过50至200万人民币,那么犯罪者将有可能面临七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有期徒刑,并且必须缴纳罚金或予以没收财产的惩罚;而如果销售额高达200万人民币及以上,犯罪者将受到至少15年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严厉惩处,同样也要承担缴纳罚金或者财产被罚没的法律责任。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雇员怎么处罚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雇员怎么处罚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员工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方式

关于售卖伪劣商品的法律责任认定如下:若售卖金额在五至二十万元之间,则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需处以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留,同时处以罚金;若销售额达到二十至五十万元范围,则依法判处二至七年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当销售总额达到五十至两百万元时,需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并且依然须缴纳罚金;而当销售总额高于二百万元的时候,将会被判处为期十五年的有期徒刑,并进行罚款甚至没收全部财产。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

1、关于客体要件。

本案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对于普通产品质量的健全管控体系。

这里所说的“普通产品”需要明确指出,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另外规定的药品、食品、医用器材以及涉及到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电器产品外,其他如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等均属此类。

2、关于客观要件。

本案件中的切实行为主要体现在,生产者或销售者违规触犯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进行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当操作。

在客观方面,可以划分为四个具体的行为形式,简要概括如下:

(1)擅自掺杂、掺假:

启用行为者恶意在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中掺入外来杂物或假货;

(2)以假充真:

指行为者利用虚假产品冒充真实商品,如伪造或随意使用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及相关标志以进行生产或销售该类型商品;

(3)以次充好:

即使用次级、低质产品冒充优良、高档产品的行为;

(4)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指以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替换符合相应质量标准的产品予以销售的行为。

3、关于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团体,分别对应于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两个重要角色。

生产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产品的直接制造商,销售者则是产品的批量、零散销售提供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生产者还是销售者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生产许可证或是营业执照,都不会影响本罪名的成立。

4、关于主观要件。

此案的主观要素主要是故意为之,通常带有以非法谋取利益为目的的打算。

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有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在销售领域又可细化为两个具体情境:

一是故意承诺并实施在销售产品时的掺杂、掺假行为;

二是明确知晓其售卖的是伪劣产品。《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生产销售伪劣柴油罪员工怎么判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其提供的商品中故意掺入有害物质、虚假成分或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取代合格品等不良手段,从而达到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的严重违法行为。关于涉事员工的处理,我们将根据各位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参与实际操作的比例以及个人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等多方面因素深入考量,做出公正裁决。通常来讲,若有员工在明知原材料为伪劣柴油的前提下仍积极参与到生产和销售环节,那么他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分子。关于这类从犯的处置原则,应予以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于刑事追究。然而,如果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并不知情,或者并未表现出任何参与犯罪活动的主观意图,那么他们便不会被判定为犯罪分子。最终的判决结果,还需根据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节来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员工,根据其销售金额承担不同法律责任:5-20万元,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20-50万元,处2-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200万元,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超过200万元,处1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经济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经济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经济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