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抢劫罪中的胁迫方法包括哪些

抢劫罪中的胁迫方法包括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5 · 1816人看过
导读:抢劫犯罪中,胁迫手段分为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暴力威胁主要通过对受害者及其亲属的生命、自由和健康进行侵害,制造恐惧来迫使他们交出财产。而非暴力胁迫则通过揭露隐私、损害声誉等方式,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使其被迫交出财产。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胁迫,关键在于其即时性和紧迫性,让受害者切实感受到了压迫。
抢劫罪中的胁迫方法包括哪些

一、抢劫罪中的胁迫方法包括哪些

抢劫犯罪中,所采取的胁迫手段往往是通过威胁使用暴力行为来达到目的,这些威胁可能涉及到对被害人和其亲属们的生命安全、人身自由以及健康状况实施的威胁,由此使得被害人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进而被迫交出自己的财产。

此外,这种胁迫手段还可以表现为非暴力形式,例如揭露个人隐私、损害声誉等,尽管没有直接的身体伤害,但是却能够给被害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强制性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胁迫行为必须具备即时性和紧迫性,使得被害人感受到无法抵挡的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抢劫中,胁迫手段常以暴力威胁,涉及受害者及其亲属生命、自由及健康,制造恐惧迫使交出财产。也有非暴力形式,如揭露隐私、损害声誉,造成心理压力。关键在于胁迫的即时性与紧迫性,使受害者感受到压迫。

二、抢劫罪中的共犯如何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抢劫罪案件中的共犯者,假如在整个共同犯罪过程中仅仅发挥了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话,那么法院便可考虑对其实施从轻、减轻处罚至免予刑事惩罚等不同程度的宽大处理。

而对于那些属于被胁迫参与到此犯罪活动当中去的个体,司法机构则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犯罪情节,实行相应程度的宽恕甚至免于刑事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三、抢劫罪中的二次开庭怎么判

关于抢劫罪二次开庭后的判决结果,其主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首先,审理该案的法官将对全案所有证据进行全面而细致地梳理和分析,其中包括被告人的供词、目击证人证言以及物证等等。紧接着,他们需要结合被告人所实施的抢劫行为的具体情节,包括但不限于作案手法、违法所得数额、是否导致人员伤亡和被告人有无累犯犯罪记录这些要素来全面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在二次开庭时突然出现了新的证据材料,那么这无疑将会对量刑产生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抢劫罪的量刑起点定格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附带罚金惩罚。然而,若存在诸如入室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之上进行抢劫以及其他严重犯罪情节等累加情况,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乃至死刑的严厉制裁,并且还要另外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最后,法官需根据个案的具体情节,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定刑范围内慎重作出公正的裁决。

抢劫中,胁迫手段常以暴力威胁,涉及受害者及其亲属生命、自由及健康,制造恐惧迫使交出财产。也有非暴力形式,如揭露隐私、损害声誉,造成心理压力。关键在于胁迫的即时性与紧迫性,使受害者感受到压迫。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