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合法吗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合法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5 · 2016人看过
导读:在我国,未签订劳动合同要赔偿员工双倍工资的规定是合理合法的。该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具体来说,如果雇主在员工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到一年内,没有和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雇主需要从第二个月开始,向员工每月支付两倍的正常工资作为赔偿。这一规定有助于督促雇主规范用工管理。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合法吗

一、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合法吗

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导致双倍赔偿的规定无疑是合法的。

在特定的法律场景下,即雇主在正式聘用员工后的第一个月至一年内未能与之签署书面劳动合同时,雇主要向该员工每月支付两倍于正常工资的金额作为补偿。

此项规定的初衷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来促使雇主更加规范地进行用工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未签劳动合同有经济补偿金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自招募和雇佣员工的第一天开始算起,若长时间内未能与之签署书面形式劳动合同,便应该为该员工每个月份支付两倍于原本应得薪资数额的薪水。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在没有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从招募和雇佣员工日起超过一个月而又未满一年,依然无法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雇员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申请由用人单位支付他们因未签劳动合同所带来的全部补偿,包括但不仅限于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障保险,未兑现的加班薪酬等所有相关款项。同样地,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保险,未能履行按时支付加班薪酬等基本职责,雇员也可以将这些问题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一旦经过调查核实,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予以改正,并且对违规行为处以罚款的严厉惩罚。

倘若由于用人单位刻意拖延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了雇员的工资损失、工伤事故、医疗待遇损失等人身利益受损,除了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之外,用人单位还需要额外支付员工25%的赔偿款作为补充。此外,劳动行政部门还会依照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接受行政处罚等多种形式的惩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三、未签劳动合同被开除有什么补偿

在未签署雇佣合同的情况下遭到解职,劳动者有望获取的补偿项目包括:首要的,用人单位从正式录用劳动者之日起,若其未能在一年内与该劳动者签定书面劳动合同,那么其需要按期支付给每个劳动者两倍的应得薪资。次要的,如解职行为构成了非法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相应的经济补偿标准,以两倍的总金额作出赔偿。关于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长来确定,每满一年就给予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如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则按一年来计算。反之,如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时间未达六个月,则只需将其视为半岁,给予半个月的工资补偿。在此处需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之前的最后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水平。

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导致双倍赔偿的规定无疑是合法的。在特定的法律场景下,即雇主在正式聘用员工后的第一个月至一年内未能与之签署书面劳动合同时,雇主要向该员工每月支付两倍于正常工资的金额作为补偿。此项规定的初衷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来促使雇主更加规范地进行用工管理。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