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什么才构成诽谤罪

什么才构成诽谤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4 · 1502人看过
导读:诽谤罪,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恶意编造和广泛传播虚假事实,来削弱他人人格尊严、损害他人名誉的犯罪行为。比如,故意编造对他人有负面影响的假消息,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传播,导致他人声誉受损。要构成诽谤罪,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首先,要有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其次,要有散布这个虚构事实的行为;其三,这个行为必须针对某个特定的人;第四,造成的后果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的程度。
什么才构成诽谤罪

一、什么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乃以恶意杜撰且广为传递虚诞事实,有可能削弱他人人格尊严及侵害其名誉之构意的犯罪行为

例如,刻意编排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的虚假讯息,并且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其声誉受损。

欲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下列四个条件要素:首先,须存在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

其次,有散布此虚构事实的行为举动;

其三,该行为必须指向某位特定对象;

第四,所导致的后果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诽谤罪,乃以恶意杜撰且广为传递虚诞事实,有可能削弱他人人格尊严及侵害其名誉之构意的犯罪行为。例如,刻意编排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的虚假讯息,并且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其声誉受损。欲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下列四个条件要素:首先,须存在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其次,有散布此虚构事实的行为举动;其三,该行为必须指向某位特定对象;第四,所导致的后果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程度。

二、什么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凡是满足信用卡诈骗罪四项基本构成要素者,即视为构成了信用卡诈骗罪。

具体而言,该罪行所侵害的主要对象包括信用卡管理制度以及公共及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1、本罪行所侵害的首要客体便是信用卡管理制度以及公共及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2、本罪行在客观层面上的表现形式为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利用信用卡实施诈骗公共及私人财产的行为;

3、本罪行的主体通常为一般主体,即自然人可以成为本罪行的犯罪主体

4、本罪行的主观方面为故意,且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在主观意识上还需具备非法占有公共及私人财产的意图。

间接故意过失犯罪均无法构成此罪。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各类行为中,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不同,其犯罪故意亦各具特色。

例如,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明知是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否则,便不可能构成此罪。

在涉及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同样需要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若行为人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则属于恶意透支,反之,则为善意透支。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什么才构成传销罪怎么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传销罪,全称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它指代那些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商业活动为幌子,要求参与者通过支付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途径获取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的等级序列组成层级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将发展新成员的数量作为计算报酬或返利的依据,以此来诱导、威胁参与者继续发展其他成员,从而骗取钱财,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要判定是否构成此项罪行,关键在于是否实际实施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对于被认定为构成传销罪的情况,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并处相应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则应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举例来说,倘若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涉及的人员超过120人,且层级达到三级及以上,那么便可视为情节严重。在具体事例处理过程中,会全面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以确定适当的量刑标准

诽谤罪,乃以恶意杜撰且广为传递虚诞事实,有可能削弱他人人格尊严及侵害其名誉之构意的犯罪行为。例如,刻意编排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的虚假讯息,并且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其声誉受损。欲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下列四个条件要素:首先,须存在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其次,有散布此虚构事实的行为举动;其三,该行为必须指向某位特定对象;第四,所导致的后果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程度。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238次阅读
  • 诽谤罪,乃以恶意杜撰且广为传递虚诞事实,有可能削弱他人人格尊严及侵害其名誉之构意的犯罪行为。例如,刻意编排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的虚假讯息,并且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其声誉受损。欲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下列四个条件要素:首先,须存在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其次,有散布此虚构事实的行为举动;其三,该行为必须指向某位特定对象;第四,所导致的后果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程度。
    2024-08-26 853次阅读
  • 2024.07.04 1874次阅读
  • 478次阅读
  • 诽谤罪是指有意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意图损害他人名誉,严重者将受法律惩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须成年且有责任能力;主观上有故意心态,明知虚假仍传播;客观上实施了捏造与散布行为,影响他人名誉;情节需达到严重程度,如多次诽谤或造成广泛不良影响。
    2024-09-18 1263次阅读
  • 2024.02.26 1460次阅读
  • 418次阅读
  • 有效防止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需确保言论真实可靠或基于合理评价,避免故意捏造散布不实之词损害他人名誉。对于负面信息,应有充分证据支持,传播时考虑是否侵犯他人权益。遵守这些原则,可避免触犯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与个人尊严。
    2024-09-18 1181次阅读
  • 2024.08.20 1496次阅读
  • 47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