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醉驾 >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判刑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2 · 2009人看过
导读:酒后驾车并逃逸,致人重伤,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考虑到既违反交通规则又逃逸,罪责加重。具体的量刑需要考虑认罪态度、赔偿情况等因素。逃逸致人重伤,通常会被判处此档刑罚,以示严惩。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判刑

一、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判刑

酒后驾车造成他人重伤并随后逃逸的行为,已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交通肇事罪行。

依据该法典,若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范而导致重大事故,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及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处罚

若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罚;

如果是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则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在此类情形中,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的罪犯,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主要是由于酒后驾驶本已是严重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再加上逃逸行为,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其罪责。

然而,具体的量刑结果还需结合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积极赔偿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后驾车致人重伤并逃逸,触犯《刑法》交通肇事罪。据法,此行为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既违反交规又逃逸,罪责加重。具体量刑还需考量认罪态度、赔偿情况等。逃逸致人重伤,常处此档刑罚,以示严惩。

二、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是什么

关于酒后肇事逃逸案件的认定标准如下所示:

(1)明确知晓当前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但驾驶人员却依旧选择驾车或者遗弃车辆,避之不及地离开了事故现场。

(2)当事人若存在酒后驾车或者无驾照驾车的违法行径,并在事故发生后,未能严格履行现场待命处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直接离开了事故现场,之后再次返回原处。

(3)即便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但并未向有关部门报案,在没有合适理由的情况下擅自离院。

(4)亦或是将患者送至医院,然而在离开时随意留下虚假姓名、虚构住址以及无法联系的电话号码。

(5)在警方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当事人为逃避责任而选择消失匿迹,试图逃避责任追究。

(6)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逃出现场,并且拒绝承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但是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应早就知道此事的真实性。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酒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自首怎么判

醉驾肇事并造成人员死亡,这无疑是性质极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主动投案自首将成为法定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重要依据。然而,鉴于此种犯罪行为本身所带来的重大危害以及其性质的严重性,被告通常仍然会面临着相对较高的刑事判决。在通常情况下,被告可能需要承担起惩罚性的牢狱生活,即期限为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法院在此类事例的审理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事例的所有方面,包括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被告人的悔过之情,以及向受害者家庭做出的赔偿等众多因素。若被告人积极采取行动去赔偿受害者家庭,并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原谅,无疑会在量刑上给被告带来一些程度的改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取了这些积极措施,也很难使总体刑期大幅度减少。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类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法律对此类行为的严厉制裁。

酒后驾车致人重伤并逃逸,触犯《刑法》交通肇事罪。据法,此行为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既违反交规又逃逸,罪责加重。具体量刑还需考量认罪态度、赔偿情况等。逃逸致人重伤,常处此档刑罚,以示严惩。

网站地图

更多#醉驾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醉驾最新文章

遇到醉驾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