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主体有哪些行为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主体有哪些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0 · 2065人看过
导读:侵害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通常是一般主体,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这里的“隐匿”是指将他人信件秘密隐藏起来,让人难以发现;“毁弃”包括将他人信件公开烧毁、撕裂、随意丢弃等,强调通过这些方式使信件彻底消失;“非法开拆”则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在未经寄件人或收件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公开开启并查看他人信件。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主体有哪些行为

一、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主体有哪些行为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为一般主体,即已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

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隐匿、销毁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

其中,“隐匿”特指将他人信件隐秘藏匿于他人无法察觉之处;

而“销毁”则不仅包含将他人信件公开焚毁、撕裂以及随意抛弃等各种方式,更强调通过这种手段致使信件彻底消失;

至于“非法开拆”,则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寄件人或收件人同意,擅自公开开启并查看他人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为一般主体,即已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其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隐匿、销毁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其中,“隐匿”特指将他人信件隐秘藏匿于他人无法察觉之处;而“销毁”则不仅包含将他人信件公开焚毁、撕裂以及随意抛弃等各种方式,更强调通过这种手段致使信件彻底消失;至于“非法开拆”,则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寄件人或收件人同意,擅自公开开启并查看他人信件。

二、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构成四要素是什么

关于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这一罪名的必备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所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即应当是公民享有的通信自由及通信秘密的权益。

其次,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它必须包含隐匿、销毁甚至是非法开启他人信件的种种行为表现。

再次,从行为实施者的角度而言,它通常面向所有一般主体开放。

最后,在整个犯罪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层面,必须体现出行为人的故意为之。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以此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并伴随着情节严重程度的一种犯罪行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侵犯通信自由罪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指向的是公民所拥有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换句话说,此罪所保护的通信自由主要涵盖了公民与他人合法进行通信的基本权利,而通信秘密主要则保障了个人信件的保密性,使之免受非法侵犯和干扰。

因此,对于“通信秘密”这一概念,实质上仍须遵守公民个人发给他人的信件,其内容未经本人或接收人的同意,原则上不能被公开披露的原则,尽管信件里未必包含有秘密信息。

然而,对于那些擅自开启和审查他人信件的行为来说,无疑已经侵犯到了公民所固有的通信秘密权利,使得公民原本应保有的信件内容可能面临公开化的风险,从而失去了通信中的隐私权保护。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五十二条

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行为有哪些类型

关于对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实施侵害的具体行为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第一,故意销毁、藏匿乃至擅自开拆他人的信件,涵盖了从传统的纸质信件到新兴的电子邮件等等各类信件形式;其次,未经授权地非法查验他人通信信息。这一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在无明确法令授权的情况下,私自获取并查看他人的短信、电话通讯记录等个人隐私;再次,虚假领取、私自截取他人信件;最后,非法干预、阻碍乃至剥夺他人的通信自由。这里所指的不当行为主要体现在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或者采用强制性措施以阻止他人正常进行通信活动的情况。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所有以上提及的行为皆属违法犯罪的行为,严重侵害到了国民的合法权益,对此行为负有责任者亦将依律追究法律责任。因为通信自由以及通信秘密是每位公民的基本人权保障,它们受到了严厉的法律条文加以维护。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为一般主体,即已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其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隐匿、销毁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其中,“隐匿”特指将他人信件隐秘藏匿于他人无法察觉之处;而“销毁”则不仅包含将他人信件公开焚毁、撕裂以及随意抛弃等各种方式,更强调通过这种手段致使信件彻底消失;至于“非法开拆”,则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寄件人或收件人同意,擅自公开开启并查看他人信件。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为一般主体,即已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其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隐匿、销毁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其中,“隐匿”特指将他人信件隐秘藏匿于他人无法察觉之处;而“销毁”则不仅包含将他人信件公开焚毁、撕裂以及随意抛弃等各种方式,更强调通过这种手段致使信件彻底消失;至于“非法开拆”,则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寄件人或收件人同意,擅自公开开启并查看他人信件。
    2024-08-16 1306次阅读
  • 2024.09.15 2306次阅读
  • 侵犯通信自由罪主体为达法定责任年龄、具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包括隐匿、毁损信件致无法送达或阅读,及非法拆阅他人信件未经允许。此三类行为,情节严重者均构成该罪。
    2024-08-21 960次阅读
  • 2024.08.12 2684次阅读
  • 该种犯罪的责任主体为一般的自然人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是故意实施了侵扰公民通信自由权利的恶劣行径,便有可能成为本罪责难逃的违法者。例如,那些私自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隐藏、销毁或非法拆阅他人物品如信件、电报、电子邮件等通讯信息的个体。
    2024-08-19 1369次阅读
  • 2024.07.18 6131次阅读
  •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为广泛适用的一般主体,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可:年龄到达负有刑事责任的法定阶段;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构成本罪。本罪名所指的是蓄意隐匿、损毁或非法开拆他人邮件的行为,从而侵犯到公民的通信自由权益,若该行为情节严重,便可被判定为此罪。因此,凡符合刑事责任能力要求,并实际实施了上述法定侵犯他人通信自由行为的任何人,无论其身份如何,都可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嫌疑人。
    2024-09-04 1223次阅读
  • 2024.09.09 2611次阅读
  •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为普遍主体,凡是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换句话说,只要是年满16周岁且精神状况正常的个人,实施了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违法行为,均有可能被判定为此罪名成立。
    2024-09-28 1001次阅读
  • 2024.08.31 191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