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保证金能否保全
对于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缴纳的保证金,原则上是无法进行保全的。
这项保证金的设立,是为了确保他们在接受刑事审判过程中,能够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对案件审理造成干扰。
同时,保证金的设定是出于特殊考虑,即它的特征和功能是区别于普通财产形式的。
因此,在司法界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很少会将取保候审保证金当作可以保全的范畴来对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保证金数额的确定及缴纳】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二、取保候审后可以开车去异地吗
在历经保释候审之后,被允许驾驶车辆离开原住地前往他处,但这同样须得到执法机构的认可与许可。
保释候审制度是指刑法诉讼程序中的公安侦查、检察起诉以及法院审理等机关针对尚未受到正式刑事拘留的刑事受害者实行的,旨在预防其逃脱公安机关的调查、检察机关的起诉以及法院的审理,特此要求他们提供担保人或者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同时签发一份保证书,确保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随传随到的状态,以此作为一种特殊的刑事强制手段。
依据我国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被准许进行保释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未经执法机关的书面许可,不得擅自离开其所居住的本地市、县级行政区域。《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保证金金额规定多少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额度,须依照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譬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潜藏的社会危害性、涉嫌犯罪事件的情节和性质、可能依法判处的刑罚轻重程度、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经济实力以及犯罪发生地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等。一般而言,保证金的起始数额设定为人民币一千元整。然而,其他相关具体金额并未设定上限或下限的明确规定。在实际的司法实践过程中,涉及经济犯罪或侵犯财产犯罪等可能对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事件类型,其保证金的数额通常相较于其他类型要更高。针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由于他们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保证金的数额上可适度予以降低。而最终的保证金数额,则将由负责审理该案的司法机构依据事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缴纳的保证金,原则上不能保全。保证金旨在确保其遵守法律,不妨碍案件审理。其性质特殊,不同于一般财产,故司法实践中通常不将其列为保全对象。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