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逮捕后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逮捕后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8 · 2015人看过
导读:根据规定,保证人需要对被取保候审人进行实时监督。如果发现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如未向有关部门报告就擅自离开县区,或者经传唤未出庭但保证人知情不报,那么保证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保证人还需要确保被取保候审人随时能够接受询问,以配合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和审理等工作,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
逮捕后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一、逮捕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保证人需对被取保候审人士行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在遵守取保候审规定方面存在任何不当之处或违规行为,应立即上报给执行机关。

倘若被取保候审之人未经执行机构许可擅自离开所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内所在的县区,亦或是在住址、工作场所以及联络信息等方面出现任何变化,却未能于24小时之内报告给执行机关,或者在收到传唤时未能按时出庭,此时保证人知情后若未能及时上报,将会面临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责任。

同时,根据法律要求,保证人还有义务确保被取保候审人士随时准备接受调查询问,不影响司法程序中的侦查、起诉及审理等环节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

【保证人的义务及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逮捕后取保候多少时间

在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对于被逮捕者申请办理取保候审的时间并无明确之规定。

然而,如若遭受刑事拘留,则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后方能启动取保候审的相关程序。

在填妥申请表并寻找合适担保人或者交付保证金之后,即有可能得到同意。

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需耗时三至五个工作天。

然而,仍应遵循以下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要求。

倘若需对某位犯罪嫌疑人实施取保候审,则应撰写完备的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详细阐述实施取保候审的原因及其所采用的保证方式,以及应遵守的各项规定;

然后经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审批,方可生成取保候审决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逮捕后取保候审怎么判刑

被捕后取保候审与实际判决裁量之间并不具备直接且必然的关联关系。一个高明与公正的裁决需要关注到的是多方面的因素,诸如犯罪行为的真实情况、其性质的恶劣程度、犯罪情节的严重与否以及涉案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众多范畴。而取保候审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刑事司法实践上所采取的强制对策,并不单单意味着该刑事事例案情的终结,更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绝对没有罪责。在量刑法官做出最后的裁定时,他们将全盘考虑所有证据情况,除了犯罪的具体手法、引发的后果、以及犯罪者自身是否展现出自首立功的良好倾向、是否属于累犯等等各项因素。假如犯罪情节较为轻微,法院也许会给予相对较轻的刑罚,例如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缓刑处罚方式;然而,倘若犯罪情节严重,那么仍然有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比如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等严厉惩罚。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取保候审并不是判决结果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依规定,保证人要实时监督被取保候审人,发现其违反规定,如擅自离开县区等未报告,或传唤未出庭,保证人知情不报要担法律责任。同时保证人要确保被取保人随时接受询问,不影响司法侦查、起诉、审理等环节。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