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的非法占有行为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的非法占有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7 · 2107人看过
导读:合同诈骗中对非法占有目的的判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签订合同时,要考察对方是否具有履行能力和诚意。如果通过夸大自身能力来吸引对方签约,就可能被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次,在获得财物后,要关注其用途。如果将其用于违法活动或肆意挥霍,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这将成为关键证据。最后,在违约后,要观察对方是否积极承担责任。如果未能尽力弥补过错,可能会构成犯罪。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的非法占有行为

一、如何认定合同诈骗非法占有行为

在判定合同诈骗案件中的非法占有行为时,必须全面分析各种因素。

首要考量的是行使人在缔结合同时是否拥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与诚挚意愿。

若其实际上无力履行合同义务或蓄意夸大其履行能力以引诱另一方签订合同,便可能被视为非法占有罪名成立。

其次,需密切关注行使人在获得财物之后的处置方式。

倘若其将所获财物用于违法活动或者随意挥霍,导致还款能力不足甚至丧失,这成为判定非法占有的关键因素之一。

再者,应当审查行使人在违反合同约定后是否作出了承担相应责任的积极行动。

若其并未采取措施去弥补过错,则其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事实亦可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呢

在涉及到协议签署以及履行合同的环节中,倘若有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等手段,从而从对应方当事人手上获取金钱利益,其数额达到法定标准的话,则该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此罪行的特征大致如下:

(一)客体要件。

此刑法所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合同管理制度以及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运作秩序,同时也针对合同当事人财产所有权进行毁坏。

(二)客观要件。

罪名的客观状况表现为违法分子在执行合同或签约过程中,通过谎言编织和真相隐藏的手法,来诱使对方当事人交付大量的金钱。

(三)主体要件。

本罪行的实施主体包括个人与法人机构等多种可能性。

(四)主观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的蓄意情况表现在直接故意之上,并具备了非法占有的他人财物的恶意意图。《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如何认定合同无效案件

针对合同效力之判定,应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审视。通常情况下,可以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如下几种:首先,若合同内容触犯了国家法律以及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则可能导致无效;其次,若合同约定明显背离公序良俗原则也将被视为无效;第三种情形是,行为人和相对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着虚假的意思表示,这同样会导致合同无效;此外,若当事人一方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合同,且此举对国家利益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该合同亦将被视为无效;最后,若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恶意串通行为,损害到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那么该合同也将被视为无效。在实际事例处理中,法院会全面考量各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条款、订立过程以及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等等,以此来确定合同的有效性。对于涉及到合同无效争议的问题,我们强烈建议您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中非法占有判定需考量:1、签约时有无履行能力及诚意,夸大能力引诱签约可视为非法占有;2、获财物后用途,如用于违法或挥霍致还款困难,为关键证据;3、违约后是否积极承担责任,未弥补过错可能构成犯罪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