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职务侵占罪的诈骗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职务侵占罪的诈骗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7 · 1754人看过
导读:在职务侵占犯罪中,诈骗行为通常表现为通过职务便利,通过歪曲事实和真相,把公司或机构的财产变成自己的。常见手段包括编造费用、伪造报销凭证、虚构业务等方式来套取资金。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非法占有企业资产,核心是欺诈。
职务侵占罪的诈骗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一、职务侵占罪的诈骗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职务侵占犯罪领域中,诈骗行为的常见类型是运用其在职务中所掌握的职权优势,通过在事实的表述和真相的掩盖之间来回切换,将本应属于公司或机构所有的财产据为私用。

其中典型的手段如:虚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费用支出、制作虚假的报销凭证、编撰虚假的业务项目从而获取相应的资金等。

这些行为的本质在于通过欺诈的方式实现对公司财产的非法占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有哪些

1.定性标准的差异性:

犯罪构成方面,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务必要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够成为罪犯,该类人员必须担任公司或相关部门的职务并拥有相关权力;

反之,对于盗窃罪而言,其主体范围相对更为广泛,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涉嫌违法窃取他人财物而背负相关法律责任。

2.侵害对象的特殊性: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只能是本单位内部的财物资产,而不能任意侵犯其他企业或个人财产;

然而,盗窃罪则强调对他人财物的侵犯,其所针对的对象既可以是公共财产,也可以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的私人财产,尤其是那些在行为实施之前并不属于自身控制范围之内的物品。

3.作案方式的怪异性:

与盗窃罪通常采用扒窃、撬门扭锁等公开方式偷盗不同,职务侵占罪大多采取的是利用职权与职务上的便利条件非法侵占本单位被害人实际控制之下的资产。

4.刑罚程度的巨大落差:

法定刑来看,职务侵占罪的最重处罚为十五年有期徒刑,同时这也是其刑罚上限,法律规定的幅度不大;

相比之下,盗窃罪的刑罚幅度非常大,包括无期徒刑在内共分为七个档次。《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职务侵占罪如果私下和解有效吗

职务侵占这一罪名属于刑事犯罪范畴,非法所得不会因个人之间的和解而自动消除或者减轻罪犯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然而,在整个刑事审判流程中,如果犯罪嫌疑者主动归还赃款赔偿相关损失,获得了受害人的谅解书,那么在量刑时,这种主动性及其所带来的良好后果将会成为法院酌情从宽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有必要强调的是,不论双方当事人如何设法和解,国家公诉机构都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代表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须负的刑事责任,任何私人的调停决不能代替法律规定的刑事追诉程序。即使在上诉过程中形成了共识并签订了合同,司法机关也仍旧要根据事例事实,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来做出相应的裁断。可以说,刑事犯罪的性质是不可因为私下的和解而得到彻底的改变,但是这样的行为确实可能会影响到最终判决的量刑。

在职务侵占犯罪中,诈骗行为常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操纵事实与真相,将公司或机构财产挪为己有。常见手法包括虚构费用、伪造报销单据、编造虚假业务以骗取资金。这些行为均旨在非法占有企业资产,核心在于欺诈。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