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多久后结束申请

取保候审多久后结束申请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7 · 1674人看过
导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12个月。如果案件进展迅速,取保候审可以提前终止。如果司法机关在期限前完成案件处理或认定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或者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完成需要解除,都应该依法终止。
取保候审多久后结束申请

一、取保候审多久后结束申请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取保候审制度的最长有效期为12个月。

然而,在这段时间内,如若案件的调查、起诉以及审理流程得以迅速推进并顺利完成,那么取保候审的终止时间将视具体案件的进展状况而定。

倘若在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到期之际,司法机构已成功完成对案件的处理工作,则取保候审亦将随之告终。

通常而言,若司法机关经审查认定涉案人员并不构成犯罪或其犯罪行为情节轻微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抑或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时,案件尚未完全终结但又需解除取保候审的,均应依法终止该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取保候审这一名词,您或许有些陌生。

它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侦查、起诉以及审判机关为保障刑事追诉罪犯的权益,维护公共安全,预防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刑事强制措施

具体而言,即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刑事追诉但尚未被刑事拘留之人,为了阻止他们逃避侦查、起诉及审判,依照相关法规要求,必须提交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同时签发相应的保证书,确保随时待命出庭受审。

取保候审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条件来决定是否批准:

(1)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2)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然而实行取保候审并不足以引发社会的潜在风险;

(3)犯罪嫌疑人存在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等事实,实施取保候审也能有效降低潜藏的社会风险性;

(4)截止羁押期限结束之日,仍未能完成案件审理工作,此时需通过实行取保候审来继续相关工作流程。

需特别注意,取保候审应由公安机关加以执行。

三、取保候审是去哪里解除

解除取保候审的职责通常归属当初做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例如,倘若公安机关作出了取保候审的决定,则解除工作即由公安机关全权处理;同样地,检察院以及法院若做出了类似的决定,那么他们便需承担相应的解除责任。当取保候审的期限正式结束之时,强制执行机关有义务在该期限届满的十五日前,向做出决定的机关提交书面通知,然后由后者据此作出是否解除或修改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且在期限届满之前,再以书面形式将结果通知给执行机关。对于那些在取保候审期间未曾违反相关规定的被取保候审者来说,在取保候审结束之际,只需凭借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相关法律文书,即可前往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有效期为12个月。案件快速推进,取保候审可提前终止。若司法机构在期限前完成案件处理或认定无需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案件未完需解除,均应依法终止。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