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帮信罪缓刑期间能否离开居住地

帮信罪缓刑期间能否离开居住地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7 · 1250人看过
导读:在缓刑考验期内,一般情况下,缓刑人员是不可以随便离开居住的市县的,要接受社区矫正部门的监管。如果没有经过批准就擅自离境,就违反了缓刑规定。但是,如果是因为合法的原因需要外出,比如生病就医或者家里有紧急情况等,需要离开居住的市县,那么缓刑人员应该向社区矫正机关提出申请,在获得批准之后才可以离境。
帮信罪缓刑期间能否离开居住地

一、帮信罪缓刑期间能否离开居住地

缓刑监禁期内,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自由离开居住地。

需遵守缓刑监管制度的有关条件,如受当地社区矫正部门的持续监管。

如未经许可擅自离境,将被视为对缓刑监管的违反。

然而,若存在合法的外出理由,例如不可避免的就医治疗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等等,只需向社区矫正主管机关提交申请并得到准许后,方可离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帮信罪缓刑后怎么判

针对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而言,相关的刑罚恐怕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等严厉惩罚,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可能需要承担金额不等的罚款处罚。所谓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实则是指行为人明明知道被害人正在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却仍然向被害人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服务、服务器托管等技术性援助。若涉及到企业违反上述法条规定,那么同样需要对该企业进行罚款处理,同时对于直接负责的管理层和其他责任人,则按照第一款的规定予以相应惩处。此外,关于缓刑的适用问题,尽管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可以获得缓刑判决,但这也必须满足特定的缓刑条件才能实现。若行为人事先知情其他人将要采取违法犯罪行为而依旧给予协助的话,即使没有单独被确定为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仍有可能构成其他种类的犯罪。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如果行为人构成帮助罪,初步判决可能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附加罚款处罚。纵观此类罪行所对应的刑罚,我们发现最高刑期仅为三年以下,可见其属于相对轻微的犯罪行为,所以通常来说都是有机会争取到缓刑判决的。《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帮信罪缓刑开庭不到庭怎么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之规,当涉及帮信罪而当事人未能出席审讯时,法庭可能考虑采用如下判裁方式: -缺席审判:如被告人为避免应诉,收到传票后仍拒绝出庭,或在未得到法庭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离场,法庭可依法进行缺席审判。 -撤销缓刑:缓刑作为一种针对罪犯的特殊执行方式,若被告人违反缓刑规定,未能按期参与庭审,法庭可能会判定其不再适合接受社区矫正,进而撤销缓刑,执行原定刑罚。最终的判决结果将视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法律规定而定。我们强烈建议被告人们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准时参加庭审,严肃对待自身所涉案件及其刑事责任。同时,若被告人确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亲自到庭,应尽早与法庭取得联系,详细阐述情况并提供充分的解释,以求得法庭的谅解与支持。

在缓刑期间,一般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受社区矫正部门监管。如未经批准离境,则违反缓刑规定。若因就医或家庭紧急情况等合法原因需外出,应向社区矫正机关申请并获准后方可离境。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